全国乡村旅游(民宿)工作现场会在蓉举行 成都乡村旅游驶入发展快车道

7月28日,全国乡村旅游(民宿)工作现场会在四川成都战旗村召开。会议旨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广乡村旅游成熟经验做法,促进乡村民宿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旅游美好生活需要。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出席会议并讲话。

全国乡村旅游(民宿)工作现场会在战旗村召开

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旅游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有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重点村示范带动作用,扎实抓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推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会议明确,乡村民宿是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是丰富旅游产品供给的重要领域,要始终把握乡村民宿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文化引领、乡村特色;坚持绿色发展、保护优先;坚持农民主体、大众消费;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聚焦环境、聚焦标准、聚焦市场,确保乡村民宿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发布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成都上榜4个

会上,发布了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的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四川省12个村入选,其中成都市上榜4个。

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现场授牌

它们分别是:

成都市郫都区唐街道战旗村

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

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

都江堰市柳街镇七里社区

德阳市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

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尓莫乡阿土列尔村

眉山市丹棱县顺龙乡幸福村

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聂呷乡甲居二村

乐山市峨边县黑竹沟镇底底古村

南充市阆中市天林乡五龙村

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民强村

达州市宣汉县三墩土家族乡大窝村

郫都区战旗村

其中以传统巴蜀农耕非遗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成都市战旗村,不仅将川西民风民俗、特色手工艺、传统特色产品集成展示,让游客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传统川西乡村文化,未来还将进一步厚植生态优势,深度开发传统非遗等特色文化内涵,开发一批符合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的特色民宿。对此,战旗村党总支书记高德敏说到,“对于民宿的打造,考虑到战旗村目前有一些农民的住房和小院落,我们准备对其进行富含川西特色、极具本土文化的改造,以此给游客提供一个原汁原味的乡村第二居所。”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资源开展处处长刘海也有所强调,“这次全国乡村旅游(民宿)现场会在成都召开既是展示成都乡村旅游的特色,又是学习全国各级先进经验的机会,下一步成都将会加强乡村民宿的培育,加强对A级林盘的打造,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同时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丰富成都的乡村旅游产品,让游客有更加多元的体验。”

郫都区战旗村一角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任啸表示,“此次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四川共有12个,位于全国前列。且入选的乡村旅游重点村种类多样、业态丰富,重点突出文旅融合,富有我省地域特色和民族民俗风情。一是比如郫都区战旗村主要依托成都经济圈紧邻消费市场、人才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综合体;二是蒲江县明月村依托田园风光,与文创等特色产业复合发展;三是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民族风情,比如甘孜州丹巴县甲居二村;四是依托乡村本地、非遗传承为特点的乡村旅游重点村,比如绵竹年画村;五是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比如凉山州昭觉县阿土列尔村、达州市宣汉县大窝村。”

中国农家乐第一家——徐家大院

谈及我省下一步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些乡村旅游重点村时,任啸再次表示,“这次的全国旅游重点村发布以后,四川还将遴选出一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作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梯度进行培育,培养村落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以乡村民宿为抓手推动乡村旅游从‘农家乐’向以过夜为核心的乡村休闲度假转变。”

徐家大院一角

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的十大特色发展模式

成都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是“世界美食之都”。成都景色秀丽、气候宜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是中国“农家乐”旅游的发源地。近年来,成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坚持生态保护、规划引领,以提升度假体验为核心、以推动乡村创意为关键、以挖掘民俗文化为载体、以打造精品项目为抓手,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由单一休闲向深度体验转变、由简单粗放向精细品质转变、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推动乡村旅游特色化、文创化、品牌化、连片化发展,使乡村旅游成为市民和游客的幸福家园,成为全市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新亮点和增长点。

乡村旅游是成都旅游的一大特色

2018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18亿人次、同比增长10.20%,实现旅游收入393.85亿元、同比增长21.49%。乡村旅游就业人数为213.78万人,占全市社会总就业人数的22.51%。自上世纪80年代末,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经历了自主发展(1987-1991年)、规模发展(1992-2002年)、规范发展(2002-2008年)、提升发展(2008年至今)等四个阶段。成都在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进程中,形成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主要有:

模式一:以蒲江明月村为代表的“文创+乡村”发展模式

模式二:以都江堰七里诗乡、灌区映像、全国首个田园诗歌小镇为代表的“推进生态价值多元转化”模式

模式三:以郫都区战旗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发展”模式

模式四:以崇州竹艺村为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模式

模式五:以温江区国色天香、幸福田园为代表的“依托景区带动发展”模式

模式六:以新都天府沸腾小镇为代表的“绿道+”模式

模式七:以大邑安仁镇为代表的“农商文旅体融合、景镇一体”模式

模式八:以彭州宝山村为代表的“山地休闲度假”模式

模式九:以青白江区66号房车度假营地为代表的“房车度假”模式

模式十:以锦江区三圣乡为代表的“花卉+休闲观光”模式

乡村旅游是成都旅游的一大特色。下一步,成都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以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工作主线,以建设“三城三都”为目标,着力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加快建设“乡村田园秀丽、民俗风情多姿、生态五彩斑斓、功能现代时尚”的世界乡村旅游目的地。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