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生态旅游带动村民增收

编者按:炽热八月,烈日当头,数十小时的高速奔波,两千余里的路途,连续五天走在田间地头。山山水水,满眼皆绿,杂草丛生的土地一改往常,老百姓的身边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在丹东凤城市的大梨树村,水果丰收的八月是老百姓最高兴的时候。改革开放以来,老书记毛丰美带领大家伙真抓实干,拢梯田、种果树、修水利、搞旅游。斗转星移,经过艰苦创业,从原来的贫困村到现在的人均年收入2.2万元,村可支配财力达2000万元。

大梨树精神“干”雕塑。邱宇哲 摄

红红的油桃挂满枝头,个个饱满灿烂,咬下一口,甘甜汁水瞬间喷溅而出。大梨树村党委书记毛正新说:“大梨树村像这样的果树有几百万株,年产量三百余万斤。”靠这些果树打造出闻名省内外的赏花摘果体验游促进了1200名左右的村民就业,还有些村民自办“农家乐”“采摘园”,以及“民宿”等产业,由旅游业带来的人均收入约占60%。在每年的4月到10月,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大梨树村成为全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典型示范村。

万亩果园中的油桃熟了。邱宇哲 摄

2016年,大梨树村投资4000万元,建设现代农业展示馆项目。将科技性、创新性和观赏性相融合,打造出新奇的农作物品种,如南瓜茄、龙凤瓜以及非洲茄等。形态新颖,品种众多,是亲子活动的好去处。不仅如此,馆内对空气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严格控制,给每一个品种独自的适应环境,造就新颖的农业景观。

现代农业展示馆中种植的南瓜茄。邱宇哲 摄

在距大梨树村70公里处的鸭绿江畔,河口村去年的人均年收入也达到2万余元。特别是在每年的5月,这里的桃花争相斗艳、攀高绽放,粉红的一片花海,吸引众多省内外游客相继而来。

河口村桃花岛。邱宇哲 摄

河口村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境内,鸭绿江畔。河口村近年来一直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近年来,河口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燕红桃农业产业和休闲旅游产业,带动了经济和生活各项事业的发展。

河口村党支部书记冉庆臣介绍:“我们村共有燕红桃2.1万亩,亩产能达到8000斤,并且还有秋白桃300亩、板栗300亩、寒富苹果500亩。村民自办的农家乐、农家院有200多家。”河口村三分之二的村民借上了“生态旅游”的光,去年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余元。

说到靠生态旅游增收村民收入就更要提东港市的徐坨村,徐坨村依靠田间地头的景色优势,用大地作画,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过去我们徐坨村是贫困村,基本没有经济收入,从2014年开始,我们搞了一个田野主题公园,有向日葵、油菜花和其他观赏类的植物,发现反响不错,然后在2016年,我们又搞了这个‘稻画船说’。目前我们每年能接待3万名游客,村集体年收入20万元左右。”徐坨村党支部鞠德平说道。

徐坨村旅游业的发展,也为村民增加了创收渠道,使其由单一的种地和打零工变成了:出售土特产品、开设农家院、开办大棚草莓采摘、果园采摘等。其中全村有草莓大棚120个,占地500亩;蓝莓基地两处,占地100亩。

徐坨村的“稻画船说”。邱宇哲 摄

在环境建设方面,徐坨村今年修建了8公里的排水沟渠、18公里的村内水泥路面和37个垃圾暂放点。下一步,徐坨村将利用邻村地下温泉水资源和现有的占地面积50亩蓄水池,建造封闭式温泉水上乐园。建造完成后,徐坨村旅游将打破单一生态观光模式,形成更加全面的生态旅游产业。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