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田野调查:开设旅游合作社及文旅融合有助藏区发展

中新社北京8月20日电 (王捷先)第三届藏学珠峰论坛20日在北京举行,扎洛、万果等与会学者发布最新田野调查结果,指藏区多地以开设旅游合作社、股权分红形式帮助藏民脱贫,文旅融合发展有利于提升藏区人民的生活。

扎洛举例,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尕秀村帐篷城近年吸引大量游客,其中80%的帐篷免费发给贫困户经营。“过去,政府扶贫只是把钱交到百姓手里,现在将扶贫款转化为一种资产,或转化入股合作社,进而产生固定的收益,实现了可持续的增收。”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扎洛过去一年走访东部藏区十多个县。20日,他在出席藏学珠峰论坛时向中新社记者介绍,在过去的门票经济时代,普通民众的获益份额较小;当前,乡村旅游兴起,为普通农牧民参与旅游接待奠定基础。由于农牧民缺乏独立经营能力,合作社成为可行方式。

他认为,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居民旅游意愿、出行能力都在增强,旅游合作社给贫困户适当的旅游资产,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根据此项调查,藏区各地都有股份分红向贫困户倾斜的政策;合作社等股份合作组织的建立,提升了农牧民与政府、企业协商的能力,扩大其收益份额。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院长万果的团队在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开展研究发现,优秀的地域民族文化与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二者之间有相互强化、促进的正向反馈作用。

他介绍,文化旅游的核心是文化,藏区因其位置相对偏远、气候和地理环境特殊、自然风光秀丽、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等特点,与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具有很高的相互适配性。

丹巴县是藏羌彝走廊一个具代表性的位点,有鲜明的嘉绒藏族文化特色,当地近年发展藏寨文化、碉楼文化、服饰文化等。万果观察到,举行大型民族仪式时,丹巴县的外向人口会发生集中回归,进而促进文化传统的回归。他认为,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是外向流动人口回归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也是“乡愁”的情绪之源。

他表示,文旅融合发展既是适应藏区特殊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的最优经济发展策略之一,也有利于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提升藏区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要开发文旅产业,必须要继承、保护民族文化传统。(完)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