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上旅游饭, 换个“新活法”

靠着经营家庭宾馆,刘明山和老伴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本报记者 魏慧敏 摄

本报记者 孙海玲

风吹麦浪,秋高气爽,九月的青海湖畔美不胜收。距离青海湖景区不远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江西沟镇莫热村扶贫产业园一栋三层砖混结构的扶贫宾馆里三三两两的游客进进出出。

“莫热村属于牧业为主农业为辅的行政村,2018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82户277人,2019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只剩 5户9人,其中因残2户4人,缺劳力3户5人……”莫热村驻村干部徐军信心满满地说:“脱贫摘帽肯定没问题,我们村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小村庄的解困药方是什么?发展之路在何方?

为了让村民们尽快脱贫,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没少动脑筋。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莫热村坐落在青海湖边,一到夏季风光秀美,成片成片的油菜花镶嵌其间。更重要的是村子距离151景区只有11公里,是去青海湖的必经之地。

综合考虑,“旅游”成了村里脱贫的一味解药,也破解了村里经济发展的难题。

“我们按照‘两期走’工作步骤,全面打造莫热村级民俗风情、旅游休闲、餐饮住宿为一体的集体经济扶贫产业园。第一期的扶贫宾馆于今年8月1日正式投入营业。”徐军指着不远处一片建有特色木屋的地方说:“第二期我们将继续投资500万元,建设高端木屋、射箭馆、篝火广场、野菜花照相点、基础设施等为一体的旅游度假村。预计2021年底完成竣工正式投入使用。”

近年来,随着青海湖旅游的不断升温,周边的农牧民群众办起了家庭宾馆、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摘掉了“贫困帽”,照莫热村村民刘明山的说法那是“换了一种新活法。”

“快进屋,快进屋……”听闻外面的说话声,刘明山和老伴儿张秀梅前来迎接。走进小院,花香扑来,一丛丛九月菊开得正旺,菜畦里各种蔬菜鲜嫩欲滴,屋子不大,只有四间房,但却干净整洁,窗台上怒放的盆栽将这间简单朴素的农家小院装点的格外温馨。

三年前,妻子因心脏病长期服药,家里因病致贫。这几年,乡村旅游为困顿之中的刘明山打开了一条致富门路。

“以前主要靠打工生活,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多少钱,现在老了,更没有打工的机会了,没想到乡村旅游发展起来了,这给我们这些没条件出去打工的村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刘明山说,因为村子靠近青海湖,每年夏天游客非常多,经常出现“一床难求”的局面。

2015年,刘明山一家享受了危房改造的项目,以前的土木房子换成了四间80平方米砖混结构的平房,看着周边很多人开办家庭宾馆,刘明山也动了心,在原来的基础上把房子改造成家庭宾馆,2017年开始对外营业。

“因为气候原因,我们这边的旅游旺季时间较短,营业快三年了,算下来一年也有7000元左右的收入,这对于我们老两口已经非常满足了。”刘明山一边分享着他的喜悦,一边带着我们参观家庭宾馆:“这边是客房,是个标间,这边是农家炕,可以住四个人,这边是厨房、卫生间……”

在旅游扶贫的带动下,现在,共和县有许多像刘明山一样的村民,他们从未想到过,有朝一日可以告别昔日草原放牧的生活,足不出村挣钱致富。这得益于海南州开展的一系列旅游扶贫措施,可以说旅游扶贫,带动的不仅是村经济的发展,更拓宽了村民的眼界。

莫热村九社社长韩宝生是村里最早开家庭宾馆的,如今他的家庭宾馆规模、硬件条件已经可以算得上是村里数一数二的。他告诉记者,最近几年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莫热村的村风民风正在悄然改变,村民的欢声笑语多了,致富奔小康的兴头更高了……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