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举办生态旅游论坛 专家建言打破短板制约

18日-20日,中国森林旅游节在南通精彩上演。其间,举办的中国生态旅游论坛上,业界大咖和权威专家一致认为,以森林旅游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已成为推动“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有效途径,正迎来难得发展机遇。同时,尽管市场需求旺盛,生态旅游发展却面临政策支撑不足、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专业人才不足等短板制约。专家呼吁各方协力打破制约,采撷生态旅游无限风光。

副业成主业,

森林长出万亿旅游产业

走进森林体验自然乐趣成为新时尚。今年上半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突破9亿人次,同比增长14%。

“森林旅游从零起步,成长为万亿级产业,仅用了25年。”国家林草局副局长、国家林草局森林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东生介绍,1982年,我国第一家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立;在2000年以前,森林旅游一直是国有林场的副业,主要目的是帮助林场走出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双危”局面。从2017年开始,森林旅游成为继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业、木材加工木材制品制造业之后,第三个年产值突破万亿元的林业产业。

“生态旅游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旅游业态,更在于它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效途径,很多地方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民更富了,实现‘环境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国家林草局森林旅游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健民说,我国的大部分贫困人口生活在山区、林区、沙区,这些区域往往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发展生态旅游潜力巨大。对中西部22个省(区、市)开展的调查显示,依托森林旅游实现增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35万户110万人,年户均增收3500元。

青山变金山,

还须穿越“数重山”

尽管生态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但并非所有“绿水青山”都能转变成“金山银山”。

“经常有人问我,家乡的森林这么美、生态这么好,为什么没有游客来观光?”湄公河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梅道出行业痛点,“除了投资大、周期长、回报率低等制约因素外,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是政策。”

刘东生也认为,目前很多关键问题的政策设计上是模糊的。例如,生态旅游资源绝大部分是国有资产,社会资本进入究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履行哪些程序?在生态保护区内,哪些区域可以开展生态旅游?可以开展什么样的旅游活动?这些问题都需要政策破题。

江南大学旅游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张光生认为,我省生态旅游发展依然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项目落地难、景区建设缺乏个性、龙头产品偏少等突出瓶颈,亟待各方协力突破。

旅游新潮流,

生态宝藏期待挖掘

专家们在生态旅游论坛上碰撞智慧火花的同时,会场外不远处,全国森林旅游生态休闲产品展正在举行。国内外重点森林旅游地企业、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生态休闲产品企业等350家参展单位共同带来一场“绿色盛宴”。

长三角生态旅游区联盟秘书长胡喆认为,从旅游目的地看,旅游业发展的第一波浪潮是名胜古迹,即“门票经济”;第二波浪潮是城市地标建筑、娱乐设施、超级酒店,即“IP经济”;生态旅游将是第三波浪潮,代表着新一轮旅游升级和消费升级,蕴含着巨大商机。

“生态旅游潜力巨大,必须精准把握游客需求,推动产品升级。”李小梅说,湄公河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的森林旅游中,以森林体验师取代导游,这些森林体验师大部分是当地村民,非常熟悉周边的动物和植物,可以带领游客深度体验森林。

“我们将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这篇大文章,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坚实制度保障。”刘东生表示,国家林草局将积极为社会资源有序进入生态旅游产业创造机会,推动旅游开发从工业化模式向生态化模式转变,引导培育森林体验、森林康养、自然教育、身体运动、冰雪旅游等新业态,推动生态旅游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徐超 贲腾 陈明)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