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11月12日电题:婺源古宅“活化”民宿 当地旅游的又一靓丽IP
新华社记者李嘉盈、袁慧晶
作为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的江西婺源县,明清时代的徽州古建较多,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的有4000多栋。近年来,婺源将古建保护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古宅“活化”后打造的民宿已成为当地旅游的又一靓丽IP。
“第一眼被栩栩如生的雕花所吸引,推开房门又感觉别有洞天,完全没有古宅里面的森然感。”南京游客英子不久前在婺源一栋由老宅改建的民宿中度过了舒适的假期。这栋老宅原是明末清初的一座徽派书楼,两层高,雕饰精美,刻有文王求贤、三顾茅庐等与读书有关的故事,如今经保护利用成为厚塘庄园民宿的一部分。
47岁的庄园主人李见华是婺源县蚺城街道塘村人,2007年,他在其他村庄发现了这座濒临倒塌的书楼。“当时不具备就地保护的条件,选择了保护性迁建。修复书楼整整花费了一年,一些看上去很好的大梁其实早被蛀空了。虽然投入数百万元,但我觉得为家乡留下这些老宅有意义。”
什么样的保护才是最好的保护?李见华认为,要把每一栋古宅独有的气质挖掘出来。同时,古宅不应静止在那儿仅供观赏,还应合理地结合现代人的需求,融入现代生活。
厚塘庄园所在地毗邻千年古村塘村,曾是梅林中学的旧址,只保留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几栋建筑。李见华将收藏的三栋明清老建筑迁建并完整修复,再利用古徽州建筑元素马头墙,统一不同时期建筑的风貌,赋予其客房、餐厅、茶室等新功能。
同样致力于古宅“活化”的还有吴志轩。在成功打造了婺源第一家古宅民宿九思堂后,吴志轩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虹关村,在这里长租了继志堂、留耕堂、务本堂、虑得堂共4栋堂号可考的古宅用于民宿及文化空间开发。
吴志轩通过查阅《詹氏宗谱》,发现留耕堂第一代主人詹国涵的爷爷詹成圭就是当地有名的制墨大家,曾制作御墨,于是打算把留耕堂打造成徽墨文化主题的民宿。
吴志轩说,希望住客能通过这些细节,感受詹氏几代人一粥一饭的生活和代代传承的宗族梦想。为加深住客对徽墨文化的理解,他将务本堂打造成体验工坊,人们可以在那体验点烟、和料、烘蒸等一整套的制墨工艺。
虑得堂的后人詹晓明在吴志轩的动员下,返乡学习制墨技艺。如今詹晓明不但成了体验工坊的指导老师,还被评为县级徽墨工艺传承人。
李见华也在塘村开办了农村合作社,帮助有意愿的村民开办农家乐,带动村民们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共享古宅“活化”的红利。“我希望打造一种村里村外的休闲度假模式。只有村庄真正发展起来,庄园的住客才能享受更丰富的旅游业态。”李见华说。
据婺源县民宿协会统计,截至去年底,婺源民宿已有600余家,其中大多数为古宅改造而来。据悉,当地正制定《婺源县关于进一步规范扶持民宿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有望解决困扰古宅民宿开发已久的产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