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全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建议,应充分发挥兰州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精心打造黄河文明制高点和黄河文化旅游带,研究挖掘黄河文化带来的文明精神和文化自信,把“黄河之滨也很美”的文章做足做好。
报告显示,2018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3.02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和30%。2019年1至10月,全省共接待游客3.47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5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2%和28.3%,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同时,2019年1至10月,甘肃省开工建设的文旅项目219个,项目开工率70.8%,完成投资117.6亿元。甘肃省旅游演艺演出1950场,接待游客90.27万人次,总收入2.47亿元。全省游客平均驻留时间由2017年的1.89天上升到2.33天,“文旅+”的互促共赢效应不断放大。
为进一步促进甘肃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报告分别从文化资源拓展、大景区改革、旅游政策扶持、公共文化设施完善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大力扶持推动拥有甘肃独特优势的动漫、游戏等数字新业态发展;积极培育统一开放的文创市场,开发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甘肃品味的旅游商品、纪念品和生活用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甘货”文旅产品;继续推进大景区改革,加强5A级景区创建工作;通过加大冬春旅游政策扶持力度,着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推出更多惠客举措,建立淡季吸引游客的有效机制;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开发优质夜游、演艺、餐饮、娱乐项目,鼓励打造现象级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白天观景、晚上赏剧”的全天候文旅体验,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创意园区、出版机构、博物馆向游客开放,以“好玩”为吸引力,精心打造“玩好”项目。
同时,报告还建议我省应积极组织大型体育赛事,利用我省多样性的地质地貌,推动自行车、沙漠徒步、冰川探险、滑雪等特色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促进体育旅游消费。借鉴外省经验做法,加强遗址遗产游、研学考察游、工业农业游、家庭亲情游等产品的文化品质和科技赋能,将我省独特的文化遗产活化表达。培育一大批优秀导游和高级讲解员,使“金牌”导游学者化、“金牌”讲解高端化,进一步活化、厚化景点内涵,提升文旅精气神、增强游甘舒适度。积极探路科技赋能文旅融合新业态,用科技手段升级美化文旅产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向更便捷、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