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白色的帐篷,蓝天、白云、青山、碧水尽收眼底,熟悉了都市气息的鼻子能敏感地嗅闻到大自然的清新——一座精心打造的帐篷酒店,每年旅游季节都会在小北沟村旁开门待客。
这数十顶依山露天搭起的精致帐篷,已成为京津乃至全国游客追捧的“网红”打卡地。在旅游旺季,每顶帐篷每天价格可高达1880元左右。“您还别嫌贵,最少要提前一到两周预订。”小北沟村一名年轻村民笑着说。
“这叫‘野奢’!”小北沟村党支部书记于存永自豪地对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说,“来这里的游客不喜欢亭台楼阁,更看够了高楼大厦。”于存永是村里第一代“北漂”,在他看来,什么都不如小北沟的“原生态”。
“‘京北第一草原’发展旅游不是做加法,而是先做减法!”这名“河北省旅游扶贫示范村”的当家人,一语道出当地人发展旅游的经验之谈。
近日,由中国青年报社、网易严选和晴朗传媒组成的公益扶贫拍摄团队来到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青年歌手霍尊作为社会观察员,一同探访了有“京北第一草原”之称的丰宁坝上草原,与当地干部群众共话旅游扶贫。
地处燕山北麓和内蒙古高原南缘的丰宁满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生态环境脆弱。南接北京的丰宁还是京津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地,潮河、滦河两大河流分别注入密云水库和潘家口水库。
多年来,这个贫困县试图求解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不再需要二选一,丰宁人开始思考:在生态保护中助力脱贫攻坚,在脱贫攻坚中提升生态保护。
位于丰宁坝上草原景区核心地带的小北沟村,2014年贫困发生率高达82%,有贫困人口260户、693人。
就在那年,小北沟制定了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三年小发展、五年大发展、五十年可持续发展”的“三步走”目标。于存永和村民们知道,要实现小北沟旅游的“三步走”,最大的支撑正是生态。
“我们这里无霜期只有85天,一亩地就产100多斤粮食。”养羊曾经是村民最大的“富业”。当时,全村羊存栏量达到10万只,于存永家养了700只。
小北沟村保护生态、发展旅游的“减法”就从养羊开始。几年下来,整个村子没有了规模化养殖。与此同时,小北沟草长了、林密了。小北沟村民还在原有1.2万亩原始次生林的基础上,栽下了两万亩野山杏、120亩高钙果、50多亩药材……
记者到访时,丰宁的旅游旺季已接近尾声,但小北沟的原生态之美依然动人:植被层次分明,色彩丰富,深浅各异的黄、红、绿,仿佛是大自然打翻的调色板;作为滦河源头之一的11个泉眼日夜不息,在村边汇成了一条长约17.5公里的小河……
“去年至少有10万名游客光顾村子。”于存永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有农家院46家,床位2500张,仅旅游收入一项就达500万元。
而今小北沟村像一个繁华的市镇,临街的土产商店、特色农家乐鳞次栉比,卖烤全羊、牛肉干等土特产的漂亮牌匾则是商家打出的亮丽名片。2018年,被评为“河北省旅游扶贫示范村”的小北沟整体脱贫出列。
如今,村民们把目标锁定在国家AAAA级景区。于存永解释说,成为AAAA级景区不是为了卖门票多赚钱,而是要将整个村庄通盘规划、整体发展,让小北沟的“原生态”更加环保绿色。“到那时,游客进村游览都要乘坐绿色无污染的电瓶车。”今年11月,小北沟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正式投入运行。
“发展旅游首先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坚持合理有序开发。”丰宁满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方志勇对记者强调道。
为了坐稳“京北第一草原”的宝座,丰宁正是从“做减法”开始发力:马匹管理日趋规范,草地摩托有效遏制,通过环保立法聚焦禁牧问题……
今年5月,全国首个县级“封育禁牧条例”《丰宁满族自治县封育禁牧条例》由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丰宁还先后制定了《旅游精准扶贫规划》《全域旅游扶贫示范村(户)创建标准的实施细则》。
目前丰宁林地面积已达7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5%。2018年,丰宁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46万人次,同比增长11%,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14%。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樊江涛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2月18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