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海南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2020-2025)》(下称《规划》),明确分2020年至2022年和2023年和2025年两个阶段,推进海南省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2023年至2025年,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完成。
《规划》共7章35条,从发展条件综合分析、总体要求、总体规划、系统建设、实施保障和近期行动计划等方面,对海南省域层面进行专项规划,指导和推动海南省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开展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业内热议的“赛马运动”并无相关内容未出现在《规划》中。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体育旅游产业体系
《规划》明确6个原则,包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享发展原则;坚持“多规合一”、统筹发展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坚持国际视野、开放发展原则;坚持多元互动、融合发展原则;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原则。
《规划》指出,要优化组合体育旅游产品,加快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升体育旅游服务质量,打造一流的“游客与市民共享”的体育旅游消费环境。
在开放发展上,要坚持国际视野、世界标准,打造世界一流、全国领先的体育旅游营商环境,引进世界知名体育旅游企业和赛事产品,带动并提升海南特色体育旅游产品体系、产业体系、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国际化水平,使体育旅游逐渐成为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重要内容。
此外,要加快推进体育、旅游、文化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全省旅游业转型升级,促进全省旅游业提质增效,促进体育旅游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提高全省旅游业信息化水平。
《规划》还明确,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激发社会活力和企业动力,建立和完善体育旅游产业体系。
2023年到2025年,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完成
《规划》指出,海南省体育产业规模较小,体育产业增加值在海南GDP总额中的占比低于1%,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其中,海涵现有体育公司少、体育公共设施不足、专业人才供给鼓足,体育赛事市场化程度也不高,缺乏影响力强、覆盖面广的世界级赛事,顶级赛事稀缺,影响力和营收能力弱,主要靠政府财政支持。
而从全球来看,目前发达国家体育旅游收入约占旅游总收入的25%,我国体育旅游总人数约占旅游总人数的5%。总体来看,我国体育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规划》指出,海南省要以体育活动为要素,通过“体育旅游化”和“融体于旅”两大路径,重点打造体育旅游示范项目。要逐步在全岛打造“同城一体、多规合一、一核多点、一城一品、一馆多场、体教融合、体医结合、配套完善、错位发展”的体育业态,逐步形成集体育、旅游、教育、文化、康养为一体的融合型体育发展模式,逐步把海南打造成为国家级、国际级的体育训练基地和赛事中心。
从阶段目标来看,《规划》明确:2020年至2022年,体育旅游示范效应初显,品牌形象基本形成。初步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体育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体育旅游规范标准。初步形成海南省特色体育旅游产品体系,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示范项目,逐步扩大体育旅游产业规模,形成五大体育旅游功能区,实现全民健身生活方式基本覆盖。
2023年到2025年,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完成,打造2至3个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国际体育旅游目的地基本形成,体育旅游在国际旅游消费中的地位凸显,示范经验得到复制、推广。
将三亚打造成为国际赛事名城
在发展策略上,《规划》表示,要开发全民性体育旅游产品。
其中,要依托海南省的资源,开发滨海休闲、山地探险、运动康复、文化体验等体育旅游产品;另一方面,要鼓励开发机器人大赛、电子竞技、国际象棋、竹竿舞、桥牌等全季节性体育旅游产品,并合理安排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的举办时间,缩小冬季和夏季体育赛事(活动)的差距。
为了配合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规划》指出,将进行“空间规划、产品规划、产业规划”三大规划联动,优化体育旅游空间布局,促进体育、旅游、文化、健康等深度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拓宽旅游消费空间,实现体育旅游跨越式发展,推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在空间规划上,海南省将统筹全省体育旅游资源。
在交通上,推进环岛高铁、环岛高速公路、环岛旅游公路以及环岛游艇码头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在区域上,划分出五大体育旅游版块。其中包括海口市、文昌市、澄迈县等北部综合体育旅游区;三亚市、乐东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等南部热带滨海休闲度假体育旅游区;海市、万宁市等东部会展健康体育旅游区;儋州市、东方市、临高县、昌江黎族自治县等西部山地与海上休闲运动体育旅游区;以及五指山市、定安县、屯昌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等中部热带雨林民族特色运动体育旅游区。
其中,南部体育旅游区将以2020年亚洲沙滩运动会在三亚举办的契机,积极承办司南杯大帆船赛、国际马拉松赛、高尔夫精英赛等国际性或区域性的知名赛事活动,将三亚打造成为国际赛事名城。
普及实施中小学生游泳教育
《规划》还提到,在推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同时,还要促进体育旅游产业升级,包括促进体育旅游产业国际化、鼓励发展体育旅游装备制造业以及加快培育体育旅游服务业。
其中,海南省将加强与泛南海区域的国家、地区在体育旅游方面的交流,合作开发国际体育旅游精品路线,在海南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探索设立5个免税体育用品店。
在体育用品制造方面,《规划》支持企业研发体育装备,提高航空航海模型、潜水装置等高端器材装备的制造水平。鼓励体育类企业积极参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在体育旅游服务业的培育方面,《规划》鼓励发展体育旅游中介服务,加快培育推广公司、广告公司、文化传播公司、会计事务所等体育旅游中介公司,为海南体育竞赛活动,提供策划、包装、推广与代理等服务。
《规划》还表示,要探索设立海南国际体育产权交易中心,大力发展体育旅游金融服务,建立健全体育旅游投资退出机制,提供各类体育旅游保险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
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体育公司,在海南省设立企业总部,鼓励世界级高端体育赛事品牌入驻。
《规划》明确,要积极扶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体育旅游民营企业,鼓励本地大型体育旅游企业挂牌上市,实施跨国经营、海外并购,扩大产品出口和服务贸易。大力扶持本地中小微体育旅游企业,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体育旅游企业。
另一方面,《规划》表示,支持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支持发起成立海南省体育俱乐部联盟;鼓励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创建工作;支持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
此外,《规划》还指出,注重海南省学校体育教育,完善体育课程设置,开发新颖多样的体育活动形式,普及实施中小学生游泳教育,积极推动户外运动课堂,开展篮球、排球、冲浪、足球、徒步等特色化户外课程,支持开展竹竿舞、武术、射弩、陀螺等传统民族体育入校园活动。
提高国外高端体育旅游人才落户海南审批效率
在实施保障方面,《规划》明确,研究制定促进海南省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相关政策,在设施建设、活动组织、行政审批以及与旅游业、文化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积极落实国家出台的税费优惠相关政策。与此同时,鼓励出台体育旅游惠民便民政策。在设施建设、门票价格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在人才规划上,《规划》明确,将体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海南省人才发展规划。实施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吸引海外从事水上运动、沙滩运动、高尔夫旅游等与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相适应的各类优秀专业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表示,允许体育旅游高端人才在海南省兼职,创新“候鸟型”体育旅游人才的登记、选用机制,提升海南省体育旅游人才资源配置效能。此外,提高国外高端体育旅游人才落户海南的审批效率,制定并完善就业、生活、住房、子女教育等人才服务和保障政策。
在资金保障上,《规划》指出,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市场化运作的产业投资基金,共同支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完善对各类免费、低费提供公共服务体育场馆的补贴制度。
另一方面,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体育旅游企业的信贷投放,增加适合中小微体育旅游企业特点的信贷品种。鼓励企业采取多渠道融资方式,在体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上,探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保险公司创新体育旅游保险机制。探索对培育创新性、示范性体育旅游项目实施奖补政策。
在设施方面,《规划》指出,逐步扩大体育场馆的开放程度,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体育生活圈,推动体育场馆等设施共享共用共建。同时,统筹建设一批中小型体育场馆、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按照常住人口配置公共体育服务设施,不断扩大城市居民可享受的公共体育服务资源。
《规划》称,要建设覆盖全省、互联互通的自行车绿道和健身步道。在有条件的商务楼宇、闲置场地和建筑物屋顶、地下室等区域设置体育设施。引导社会力量盘活现有存量资源,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此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在海南建设一批国家体育运动项目的冬训基地、训练场馆、体育俱乐部、运动员康复休养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