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乙:提升乡村旅游的体验质量

近年来,乡村旅游备受游客青睐。如何进一步挖掘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促进其高质量发展?笔者认为,乡村旅游产业应积极把握旅游品质需求不断升级的发展趋势,大力提升体验质量,把乡村旅游的资源特色转化为旅游产品的体验优势。

促进乡村旅游体验主题化,以主题化促进体验优化和发展路径差异化。主题村落是当前乡村旅游体验塑造上的新趋势,是旅游市场细分形势下乡村旅游专业化、差异化、品牌化的重要路径。首先,要通过乡村旅游体验主题化克服当前的体验散、乱、差等短板。近年来,有些地方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过度追求产品数量,不切实际地盲目跟风热门产品,在有限的空间内随意拼凑和堆砌,造成了乡村旅游体验的“杂乱无章”。促进乡村旅游体验主题化,要根据乡村自身的资源特色,精准聚焦和科学选取旅游体验主题,有的放矢地规划、梳理、开发、打造旅游产品,实现不同产品在体验制造上的互补互衬,并以主打体验为中心脉络,形成规模化、体系化的高端体验价值链。其次,要通过主题化探索差异化,促进相邻乡村旅游体验上的错位互补。旅游资源特别是自然风光、民族风俗等资源的分布往往具有地理上的区域集聚性,同一区域或相邻区域因高度相似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乡村旅游往往容易造成同质化发展的窘状。因此,彼此的错位互补十分重要。而要同中求异,就要在各自区位、资源禀赋的细微差异上和目标客群上做文章。以民族地区村寨为例,部分交通条件好的村寨可更多面向大众市场特别是团队游客,以经营观光旅游、民俗演艺等为主;位置相对偏远、交通不便的村寨则主要面向小众市场,向高品质、低密度原真文化体验等高端化方向发展。

尊重乡村旅游资源的原真性,处理好乡村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当前乡村旅游开发经营中的原真性保护和商业化矛盾比较普遍。一方面,无论是乡村观光,还是乡村休闲度假旅游,都要求一定的体验舒适性,需要进行一定的旅游辅助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以重温传统、回归田园、寻觅乡愁、诗意生活等为核心体验的乡村旅游与过多过滥的旅游辅助设施、商业活动难以“兼容”。以传统村落旅游为例,过多村民从事旅游接待和经商将导致目的地居民原有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性改变,给传统、原始的村容村貌造成视觉污染,“画风”突变也必然导致乡村旅游体验的“失真”。乡村旅游的最大魅力在于其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原真性,因此,要将尊重和保护乡村旅游资源的原真性纳入当地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在建设开发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展示乡村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本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在乡村文化保护传承上,要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防止文化资源非正常流失。

促进乡村旅游体验深度化,打造乡村旅游“浸入式”体验。如今,旅游消费价值观正迎来全面升级,旅游消费越来越注重体验深度,因此推进旅游体验向纵深发展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打造乡村旅游“浸入式”体验,要在过去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看民俗表演等浅层次开发的基础上,全面盘活和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潜能,加大对乡村非传统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以传统村落为例,可对犁田、插秧苗、打稻谷、编草鞋等原汁原味的农业生产活动进行传统农耕文明旅游开发;对农业生产中的浇灌、施肥、收割、养殖等活动进行包装编排,开发出兼具娱乐性、教育性、参与性的旅游产品,还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农业、林业、养殖业等资源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从而多方面立体化发掘乡村旅游资源的潜力和价值。同时,兼顾部分游客的个性化旅游需求。例如,不少游客渴望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可以通过深度“浸入”,实现游客体验层级依感官、认知、情感等梯度逐级提升,以“深”游促“慢”游,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从而发挥旅游的乘数效应。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