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安心吃上“旅游饭”

7月15日,在贵州赤水丹霞旅游区大瀑布景点内,苗族村民龚茜的住宿生意十分红火。“政府帮我们把房子装修得焕然一新,让我们做起生意更安心!”龚茜难掩内心喜悦。

此前7月4日,《工人日报》记者从贵州脱贫攻坚督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贵州省从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省份成为减贫人数最多的省份。其中,旅游产业贡献突出。据统计,2016年以来,贵州旅游产业累计让超过1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受益。

“新媒体+大数据”助力智慧旅游

“西江千户苗寨真是名不虚传,我是在抖音上看到视频后,动了前来旅游打卡的念头。”7月16日,从成都来到贵州雷山县旅游的张乐乐告诉本报记者,她自己是一名短视频制作爱好者,这次来到雷山后,前后已拍了四五个视频放在网上。

贵州雷山县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这里保留着原汁原味的苗族传统,不仅有13项国家级非遗;还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郎德上寨,中国苗族第一寨“西江千户苗寨”,铜鼓发源地掌坳村,中国最美的苗寨乌东、百年水上粮仓新桥村等一批民族旅游村寨。

2019年,根据抖音发布的“贵州旅游大数据”显示,雷山县短视频数量增长迅速,总播放量累计超过5.3亿次,培训非遗带头人脱贫效果明显。

为了帮助雷山更多非遗、美景走出大山,贵州省文旅、宣传部门已在当地培训了276名新媒体人才,帮助他们掌握抖音拍摄运营技巧,传播贵州之美。

据不完全统计,学员们创作的图文、短视频内容累计传播超过1.1亿次。这种通过大数据手段让文旅短视频实现“种草-打卡-二次传播”的正向循环,引发了国内游客新一波打卡热潮,从而带动了雷山当地经济发展。

在梵净山,通过气象监测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游客可实时了解主要景点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出行。在黄果树,分时段网上预约售票,人脸识别进入,增加了游客游览舒适度。

如今在贵州,“大数据+旅游”,让贵州旅游名片更加亮眼。该省通过建设旅游大数据系统,分析与挖掘旅游数据,有效提高旅游智能管理水平及顾客服务水平。依托大数据,搭建了智慧旅游一体化服务平台,深化大数据在旅游业的各项应用,形成智慧旅游的发展新格局。

此外,贵州省还将提升乡村旅游扶贫信息的精准度,包括逐村提出旅游扶贫路线图,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分工精准到户到人。将旅游扶贫纳入贵州省“扶贫云”平台,对乡村旅游扶贫实行建档立卡、跟踪服务,对旅游接待人次、脱贫人数等信息进行定量统计,以实现旅游信息的数字化。

“乡愁”成山地旅游新亮点

“非常原生态,修旧如旧,感觉没有什么变化。”7月9日,正在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旅游的贵阳游客李飞对《工人日报》记者说,在这个村子他找到了儿时的回忆。

花茂村原名“荒茅田”,曾经是一个贫困荒芜的地方。全村4950人,外出务工人数近半。为改变村庄面貌,花茂村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大力发展红色游、田园游、智慧游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产业,让花茂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田园。

在贵州铜仁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桐木村乡愁馆,侗绣、侗族盛装、鼎罐、织布机……一件件极具民俗文化的老物件,承载了浓浓乡情。2019年,桐木村盘活闲置资源,以乡愁馆为主,发展起集餐饮、休闲观光、游泳、烧烤等为一体的旅游餐饮山庄“乡愁别苑”。其利润的8%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可带动周边村民12人就业。

贵州省地处西部喀斯特山区,山原、山地和丘陵等共占全省面积的97%。随着“十三五”贵州旅游产业全面升级,山地的避暑、休闲、度假、养生、康体等功能也越来越凸显。对此,贵州将“乡愁”定位为该省山地旅游的新亮点、贵州经济新支撑点。

走进贵州六盘水市钟山区月照社区双洞村,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一排排三层小楼,一层居住着异地搬迁扶贫的农户,二层、三层用来做农家乐经营,园区配套齐全。当地政府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模式,实现了村寨变景区、农舍变旅馆、农民变导游。

如今在贵州,不少企业从村民手中流转来土地,然后成立村集体合作社,将土地拿来发展刺梨、猕猴桃、蓝莓、特色蔬菜等产业。村民们每天坐着合作社的中巴车到地里上班,一座座漂亮的农业观光园拔地而起,加之贵州凉爽的气候资源、奇特的喀斯特景观,节假日里园里游人如织。

人居环境“更新换代”

前几年,看到家乡的旅游产业红红火火,龚茜决定返乡创业。在政府帮助下,她将自己在苗寨的祖屋修缮一番,开起了乡村旅舍。“以前我们家就是个破木头房子,政府帮我们重新刷了墙面,还做好了修缮,村里面路平了,道路整洁了,连厕所也换了新的。”龚茜说。

像龚茜这样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的,只是贵州在实施“大旅游、大扶贫、大发展”战略中,众多受益村民中的一位。2017年9月,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发展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从组织领导、金融支持、宣传营销、调度考核、监测管理等方面进行强化和保障,优先对深度贫困县(村)、极贫乡(镇)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在旅游扶贫的道路上,贵州将提升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作为重中之重,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条件、打下基础。整合发改委、交通、住建、扶贫、农业农村等部门“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资金和国家支持资金等11亿元,支持完善乡村旅游重点村基础设施。

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贵州先后出台实施乡村旅游建设管理三个省级标准,从旅游设施、旅游安全、主题特色等方面对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进行“更新换代”,建成标准级以上乡村旅游村寨、客栈、农家乐等达1515家。记者 李丰 苏墨 黄瑜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