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一个是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先驱,正在萌生打造一款高档车的愿望,一个是高档车先锋,正在寻求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1988年5月17日,历史性的牵手,开创中国高档车合资合作的先河,从此,以合作典范之姿,助推中国汽车产业不断成长,书写下波澜壮阔的发展史。
确认过眼神 一汽与奥迪:“你就是对的人”
进入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下的中国对轿车的需求日益迫切,面对当时国产轿车产品单一、产量不足的窘境,中国一汽首当其冲担负起规划中国轿车产业发展的重任。时任一汽厂长的耿昭杰认识到,中国的汽车工业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引进国外先进的高档车技术,通过组装生产,将其消化吸收,从而掌握中高级轿车的自主知识产权,进而振兴中国汽车工业民族品牌。彼时,正在冉冉上升的奥迪品牌已经萌发出复兴著名高档车品牌的强烈愿望,得知一汽正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远在德国的大众公司董事长哈恩眼光敏锐地捕捉到这是奥迪进入中国发展的绝佳机会。
几经交涉,最终“确认过眼神,你就是对的人”,一汽与德国大众达成合作。1988年5月17日,一汽与奥迪正式签署“关于在一汽生产奥迪的技术转让许可证合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档轿车的技术转让合同。此后30年,双方不断深入合作,砥砺耕耘,创造了行业内数个第一,对中国乃至全球的汽车工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30年携手共进 谱写行业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中国一汽与奥迪风雨同舟30年,从最初的一款车型到目前丰富至7款,涵盖A、B、C、Q级车,囊括轿车、SUV等多种用途,一汽奥迪创造了中国高档车历史上一个又一个里程碑:率先实现国产、开创轴距加长,成为第一个突破“百万”销量的高档车品牌……
一汽奥迪作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高档车品牌,树立了中国用户对于高档车产品的认知。八十年代,高档轿车在中国百姓生活中几乎还是空白,第一台国产奥迪100流线型的车身设计,稳重大气的外观,精致细腻的内饰工艺,定义了“高端”轿车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高级轿车的现代化生产,就是从奥迪100开始的。奥迪100的成功,实现了一汽生产高档轿车硬件实力和生产经验从无到有的飞跃。
奥迪看到了中国高档车市场的发展潜力,1995年12月18日,一汽、大众及奥迪三方共同修改并且签署了合资合同,奥迪系列产品作为合同产品正式纳入一汽-大众公司生产。合作之初一汽奥迪就以满足中国用户需求为核心,双方 “联合开发”奥迪A6(C5),首创轿车加长版先河就是其尊重中国消费者市场的佐证。奥迪A6(C5)在原型设计初期就充分考虑加长因素和相关数据的融入,从头到尾很多部件专为中国加长版车型设计,以确保加长后的整车在性能、安全、美学等诸多细节的完美特征。中国版奥迪A6(C5)比全球版轴距加长了90毫米,到2005年被新C6取代的6年时间里,销售二十多万辆,获得了极大的市场成功。奥迪A6(C5)首创的加长版,也因此成了中国轿车市场同级别的标杆,引领了后来的加长之风。
一汽与奥迪携手共进30年,给中国的高端车市场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到2017年,一汽奥迪连续30年摘得中国高档车市场单一品牌年销量桂冠。可以说,一汽与奥迪的牵手和发展是中国高端汽车合作成功的典范之作,成为后来者的跟随样板。
砥砺耕耘 “全价值链本土化”彰显绝对优势
一汽奥迪是在中国开启本土化进程最早、也是本土化程度最深的高档汽车品牌。在长达30年的合作过程中,一汽与奥迪共同造就了“在奥迪全球统一标准基础上,以‘全价值链本土化’为核心的一汽奥迪模式”。“奥迪全球标准”和“全价值链本土化”成为一汽奥迪在中国取得辉煌成就的两个关键因素。而“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出来的 “全价值链本土化”理念,也为其后的合作企业提供了实践指引。
奥迪Q工厂建成投产
如果说产品、销量、利润和品牌影响力是衡量一个企业成功的标准,对于第一个闯入中国市场的高档汽车品牌一汽奥迪来说,可能还远远不够。合作之初一汽就认识到,只有最大限度的利用本土资源来生产和经营奥迪,才能在全价值链上提升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整体水平。从合作初期的求同存异,经历磨合过程中文化思维的碰撞交融,到彻底扎根本土市场,一汽奥迪建立了与中国社会和消费者之间高度认同的价值观,成为双方携手创造中国高端车市场繁荣发展的保证。
1996年,一汽奥迪在北京设立了售后服务部,并在北京建立了一支由汽车销售、市场开发、公关和售后服务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这是中国高档车品牌首次引入营销概念。2000年,一汽奥迪全球统一标准的国内首家高档车4S经销商店开业,其高标准的销售服务体系正式进入中国。奥迪“同一星球、同一奥迪、同一品质”的理念在中国市场深入人心。
如今,一汽奥迪“全价值链本土化”全面开花。在研发领域,奥迪亚洲研发中心的成立,成为 “本土化”进一步在中国深入发展的标志。在生产领域,长春和佛山两大高档车生产基地的南北呼应意味着一汽-大众奥迪具备了生产体系的复制与再造能力。采购体系,一汽-大众奥迪大部分国产车型的国产化率均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并带领大量本土供应商进入奥迪全球采购体系,参与全球零部件的竞争。在营销领域,一汽奥迪打造了强大的销售网络和多元化的服务终端。人才培养更是一汽奥迪本土化进程不可忽视的重要标志,30年来的中德合作,为中国汽车行业培养了大量顶尖人才。
技术引领 抢占中国高端车市场智造新高地
从合作之初,一汽奥迪就注重技术研发和积累的本土化发展,这是其永久占领细分市场领导地位的关键保障。一汽奥迪在奥迪200车型上便开始了根据中国市场需求进行本土的适应性开发。奥迪A6(C5)实现了整车全球同步研发、引入,从整车到零部件全部符合奥迪全球统一标准。到2003年基于B6平台奥迪A4的到来,使国产汽车的电气化水平大幅提高,开启了奥迪高档车在中国市场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的大幕。
2012年,新一代奥迪A6L(C7)下线,注重的不再是“二次开发”、“同步开发”,而是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将满足中国消费者市场需求作为首要任务,打造出十余项中国市场的专属装备,新A6L被誉为“中国的奥迪”,为中国高档C级车市场树立了全新标准。本土化已经成为奥迪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的最强有力保证,一汽奥迪的生产本土化目标,使其制造工厂的技术装备水平、现场管理水平与劳动生产率达到了世界级标准。
30年只争朝夕,一汽与奥迪持续努力扩大在中国的本地化生产并引入更多车型,不断向中国消费者提供极具吸引力的高端汽车、先进技术和高端服务,持续抢占中国高端轿车市场智能制造新高地,树立了合作高端车市场的新标杆。
不忘初心 持续打造高端车合作样本典范
2018年,在我国改革开放步入40周年之际,一汽奥迪迎来成立30周年。作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拓荒者和先行者,一汽奥迪三十年来,始终励精图治,从开始的技术转让到如今坐拥世界级的生产制造水平,通过全价值链本土化模式,一汽奥迪取得了一系列无法复制与跨越的积累与成就。
30年不辍耕耘,一汽奥迪已经牢牢树起“精益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理念旗帜,持续引领带动中国高端车产业阔步前行。
一汽与奥迪携手共进30年载,不仅在经济、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产业链机制、营销理念、供应商体系、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都对中国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辐射和渗透作用,理所当然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合资合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