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资本搏杀分时租赁 谁能笑到最后?

时下,传统车企、汽车租赁、创投公司三方资本搏杀出行领域,未来谁能存活?

近日,有机构发布《2019年中国分时租赁行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截至2019年2月,中国已注册的共享汽车企业及单位超过1600家,投入运营的汽车数量约为11~13万辆。同时,《报告》指出,分时租赁的发展节奏缓慢,行业破产风波不断,行业增速远远低于预期……

补贴退坡促洗牌

新能源补贴退坡,分时租赁行业迎来深度洗牌。

按照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核算,部分车型退坡幅度高达60%以上。同时,新政策规定:对于非私人购买或用于营运的新能源乘用车,按照相应补贴金额的0.7倍补贴。

业内人士指出,国内绝大部分分时租赁企业采用新能源汽车。近两年,该行业倒闭、合并、股权转让事件频出,深度洗牌或是必然走向。据悉,从2017年开始,友友用车、EZZY、麻瓜出行、中冠共享汽车等企业先后宣布倒闭,国外分时租赁标杆企业Autolib在经历长达7年亏损后宣布停止运营。同时,易卡租车以及绿狗租车先后进行了挂牌转让。

显然,补贴加速退坡,对于开始洗牌的分时租赁行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外部资本牟利

风口效应下,外界资本快速进入分时租赁行业。

专家指出,分时租赁是出行领域的新业态,其商业模式还处于市场验证阶段。然而,以神州租车为代表的租赁企业,与以一度用车、途歌TOGO为代表的互联网创业者快速进入该行业。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分时租赁注册企业超过400家以上。2015~2018年,该行业公开的融资事件超过39起,累计融资规模超过22亿元。

涉足新兴领域,汽车租赁企业的目的是盘活闲置资源,部分互联网公司目的则是逐利。

据报道,神州租车持有车辆的闲置率超过30%,这意味着每天有接近3万多辆的汽车处于闲置状态。该公司称:“在盈利的情况下,神州租车拿出闲置资源来布局分时租赁,是一个无成本的商业模式,能赚多少就是多少,不存在亏本问题”。

业内人士称,部分创投资本裹挟企业快速“跑马圈地”,意在抢占市场份额,继而发展成为行业的头部企业,提升估值后寻求资本接盘,创始团队和早期投资者获利退出。这种做法是典型的投机行为。然而,部分企业基础不牢,扩张过快盈利困难,加之资本退潮,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宣布倒闭。

此时,以传统主机厂为代表的汽车产业资本入局,将引发分时租赁行业深度调整。

汽车产业资本入局

有人认为,分时租赁是车企消化新能源产能的好渠道,这显然小看了主机厂。

尽管暂时盈利困难,但全球汽车巨头却争先恐后地涉足出行领域 。在国外,PSA、雷诺在巴黎推出汽车共享业务;大众宣布今年第二季度在柏林推出“We Share” 汽车共享业务;丰田在檀香山推出首个汽车共享服务。在国内,长城、东风、一汽-大众去年纷纷推出汽车共享出行品牌和业务,城市布局和车辆投放规模逆势增加。

对此,有业内人士告知《选车网》:“过去车市高速增长,企业主要靠卖车赚钱,做得是‘一锤子买卖’。现在进入下行周期,企业必须追求多元化经营。”

在这方面,长城汽车较为典型,虽然该公司2018年整车销售下跌,但后市场和金融服务成为利润“奶牛”。未来,长城旗下的欧拉出行公司,有望成为其利润增长点之一。

该公司2018年财报显示,去年长城汽车净利润52.48亿元,同比增长4.05%。但是整车销售收入915.97亿元,同比增幅为-4.57%。后市场及保养服务62.0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7.68%;来自天津滨银汽车公司放贷业务的利息收入13.88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06.34%。去年,该公司累计售出新能源汽车11600辆,同比增幅高达326.78%。显然,长城新能源车未来上升空间很大。

专家指出,车企价值链从制造向出行服务延伸,其核心是建立以客户信息、个人需求信息为基础的平台,实现从以实物盈利向以信息盈利的转变,最终走上汽车产业+N种产业共同盈利的方向。

谁会胜出?

撑到最后的一方将会迎来春天。

专家指出:“分时租赁洗牌不是商业模式问题,其实大家商业模式基本都一样,最终比拼的是谁的资本更雄厚。目前看,汽车产业资本是做得最好、最稳定的。规模小的汽车租赁公司玩儿不转,部分创投资本钱烧得差不多了正纷纷退出。从服务看,汽车企业有庞大的售后服务体系支持,出租行业也有自己的售后服务体系。唯独互联网等科技公司不接地气,售后服务等成本他们消化不了,或许要依赖主机厂、地方服务商才能完成。”

显然,分时租赁作为新兴市场,吸引了三方资本搏杀。分时租赁小企业纷纷倒下的背后,是资本方失败退场。未来谁会胜出?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