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不是药神》的“现象级”走红,不仅引发了人们对仿制药的关注,影片击中的“看病贵”痛点,也让不少人产生了怕生病的危机感。
近来,一种短期健康险产品“百万医疗险”,以低保费、高保额等作为营销手段十分抢镜,通过移动互联网等渠道迅速打开销路后,成为“销冠”。
那么,这种“低保高赔”的健康险靠谱吗?面对种类繁多的商业健康险,职工应如何选择?商业健康险又该如何更好地发挥“补充”社保的作用,满足多样化的健康保险需求?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有关方面。
“百万医疗险”和它的商业健康险“家族”
“每月一杯奶茶钱,就能换来百万医疗保障。”近期,“百万医疗险”成“网红”保险产品。
记者随机打开一些险企网站和第三方销售平台发现,“百万医疗险”类产品的保障期多为1年,保费通常在几百元之内,保额为100万元、300万元、600万元不等,有的甚至高达千万元级。据悉,“百万医疗险”于2016年8月首推后,多家险企相继推出类似产品。
中民保险网的业务员小枫告诉记者,“百万医疗险”其实是报销型医疗险。这类医疗险分两种,一种是按社保目录范围报销,另一种是突破社保报销范围进行报销,覆盖自费药品和治疗项目,“百万医疗险”就属于后者。
记者以个人投保为名义咨询发现,除了报销型医疗险,市面上可供选择的商业健康险还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重疾险”,这类重大疾病保险的特点在于“确诊就可以赔付”。
据小枫介绍,“重疾险”有缴费年限和保障期限,如被保险人28岁投保50万元,年缴费5100元,缴费年限30年,那么,在30年里每年的保费均是固定的,不会因年龄增长而增加。保障期限有的是30年,有的是到80岁,有的是终身保障。这类险种中,还有针对特殊病种的“防癌险”。
税优健康险是商业健康险的一种“新玩法”。
根据政策,按照每年2400元或每月200元的限额标准,投保人每年可累计免税72元~1080元。保险公司的赔付案例显示,税优健康险二次理赔后,个人自付比例一般从40%降至2%~5%。此外,税优险可带病投保,保险公司不得设置免赔额、犹豫期,不得在续保变更保险公司时收费。对于已有基本医保的人来说,投保税优健康险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小枫说,为降低风险,税优健康险目前主要是“个险团做”,尚未放开个人自主投保。因此,单位是否有意愿、有实力为员工投保成为影响税优健康险的重要因素。
“低保高赔”背后的“套路”
网络平台销售,无需体检,只需如实填写健康告知,即可在线完成投保,“百万医疗险”类产品的销售情况十分可观,公开数据显示,仅今年一季度,互联网健康险签单件数就近5亿件。
不过,细究“如何保,怎么赔”等核心问题后,“百万医疗险”营销噱头背后的“套路”也日渐显现,续保和免赔额成为主要的诟病点。
记者检索发现,目前并没有一款短期医疗险能一直保证续保,一般都是“交一年、保一年”,某款产品承诺“6年保证续保”,已是保证续保期最长的产品。
“百万医疗险属于短期产品,更新变化较快,随着市场、政策及投保人健康状况等变化,其条款或细则方面很可能产生变化,能否续保存在变数。”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对记者说。
事实上,针对“百万医疗险”的续保问题,6月,银保监会发出《关于互联网渠道短期健康保险续保问题的消费提示》,强调“连续续保”不等同“保证续保”,明确短期健康险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对于非保证续保的产品,保险公司可能会出现停售、调整费率或推出替代的新产品等情况,届时保险消费者将会面临不能续保的风险。
“除了续保问题外,这类产品最大的问题还在于是否可持续。”朱铭来表示,由于多数短期健康险产品设置了1万元的免赔额,如果是小病,医保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再扣除1万元免赔额,实际理赔金额并不大,很多人可能都达不到理赔标准,如果患大病或慢性病,第二年又会因既往症不能再保。这就造成年轻人容易投保但出险率低,中老年人需要但无法购买。
此前,银保监会还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明确禁止保险公司设计这类保险时,为追求营销噱头,在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定价基础的情况下,盲目设定高额给付限额,并在短期健康保险中引入“终身给付限额”“连续投保”等长期保险概念,夸大产品功能,扰乱市场秩序。
应充分了解产品再投保
无论是“百万医疗险”的走红,还是人们对健康险种的密切关注,都源于对因病致贫的焦虑,希望商业健康险能够发挥“补充”医保体系的作用,解决“看病贵”的现实问题。
“无论是基本医保还是商业保险,缺少哪一个环节都很难解决好看病贵的问题,因此两者融合很重要。”此前,卫健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从医改的角度建议,商业健康保险可以在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着力,考虑如何满足百姓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建设延伸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朱铭来表示,目前,商业健康险的发展还存在医疗费用管控能力不足、健康管理服务开展不足等问题,如何衔接好商业保险体系和社保体系,配合政府构建“基本医疗+大病+补充+医疗救助+长期护理保险+健康管理”的多层次保障链条,是发力的方向。
他举例,2016年人社部试点长期护理险。这一过程中,多数社保经办机构选择把这个险种交给商业险企运作,这样一来,保险公司跟医院有了密切合作,便于掌握医院一手资料数据,对于医疗费用管控很有帮助。
朱铭来还建议,统筹推进“社保+商保”一体化经办,打通保险、医疗、健康管理资源,为参保人提供一站式、一揽子的健康保障综合解决方案,避免目前“单一险种保障不足、多类险种保障重复”的问题,提高保险保障的性价比。
对于如何选择商业健康险,朱铭来建议,不能只看保额高低,应在充分了解产品基础上进行投保。首先要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和投保须知等,多向保险业内人士询问条款细则;同时要评估自身保险需求和家庭风险状况,量入为出,认真了解拟购买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和期限、免赔额度、除外责任、续保须知等内容;此外,要注意防范道德风险,将自身的健康状况如实告知保险公司,以免理赔时产生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