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新手段构筑“新零售”的商业“护城河”

2017年实现经营规模近1500亿元,零售网点数量近4000家,年接待消费者超十亿人次。如果你生活在上海甚至是长三角的城市里,你的“买买买”几乎不可能绕开百联集团。现在,带着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百联正在踏上新征途。

“百联集团不仅让‘老字号’焕发生机,还会积极引入新的消费业态,买手店、独立设计师‘创客空间’、复合业态店、全球购、奥特莱斯甚至二次元剧场都在百联的未来发展蓝图中。”百联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徐子瑛8日在参加“2018对话上海国企领导全媒体大型访谈活动”时说。

上海第一百货、上海第一医药、亨达利钟表、茂昌眼镜、吴良材眼镜、冠龙照相机、上海妇女用品商店、时装商厦,8家“中华老字号”是上海乃至中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行业内响当当的“头牌”。如何唤醒“老字号”?百联正在积极引入各种新手段,讲好“老字号”的新故事。

比如,今年夏天举行的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上,百联集团代表上海展区参展的就是一款互动橱窗。站在不同年代对应的互动位置上,屏幕会呈现出不同的街景和橱窗样式,勾起消费者的怀旧情结。

徐子瑛说,老字号发展不仅要靠文化记忆的挖掘和匠心精神的传承,更要探索打造“老字号新IP”,加速“老字号+互联网”融合,持续推动老字号科技创新,赋予老字号新的内涵。

“老字号”要讲好新故事,“老商业街”也要放下身段、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群。“中华第一街”南京路,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商业记忆,现在这一商业地标正在努力进行自我革新,吸引更为“低龄”的客流。

在南京路上拥有多处商业网点的百联集团正在积极参与南京路的“变身”计划。以备受关注的“第一百货商业中心”项目为例,商业中心在去年底部分开业时就引发了大量关注。这一集购物、餐饮、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全新城市综合体,由原市百一店等通过连廊、天棚“合体”改造而成。

记者走访发现,这里除了引入多个南京路商圈的首店、概念店、集合店之外,还处处强调要为文化“留白”,让出寸土寸金的商业面积来承载优秀历史建筑文化、上海商业文化、海派弄堂文化,是让文化为商业引流,助推传统商业向消费+体验的新零售转变。

为了在夜幕中勾勒出历史建筑原汁原味的线条,改造不惜“牺牲”六七百平方米营业面积,采用“内打光”照明方案;室内布置了以抽陀子、套圈子、滚铁圈、打弹子、挑绷绷等海派弄堂游戏和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橱窗为题材的装饰艺术画,唤醒消费者的文化记忆;开在商场内的小型博物馆,用于常年展示来自各大私人博物馆的藏品……徐子瑛说,第一百货商业中心将于2018年内实现整体开业,打造成“让年轻人驻足、让中年人光顾、让老年人怀旧、让游客记忆”,享誉海内外的南京路经典商业地标。

老品牌“翻新”,新渠道更是积极尝试。

百联集团2018年启动了新零售门店计划、新零售物流体系、新零售云端系统和新零售培训计划四方面的建设,其中,新零售门店要实现数字化的消费者、线上线下同货同价、线上渠道与实体门店打通、场景深度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极致的便捷和体验;新零售物流体系要从供应链物流的上游、中游、下游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实现对新零售门店运营的高效和灵活支撑;新零售云端系统要通过实施轻前端、强中台、稳后端的基本原则,实现对集团各业态新零售转型的高效灵活支持。

在今年初的2018秋冬上海时装周期间,苏州河畔一个89岁的英式仓库建筑——衍庆里变身成为帮助设计师起步的“创客空间”。这一建筑“大转型”的背后,是百联集团的时尚雄心。

“百联集团时尚中心—衍庆里”不是一个简单的“创客空间”,里面集聚了创业指导、时尚资讯、生产资源、供应链协同、整合营销及全渠道销售等资源,让独立设计师可以直接“拎包入住”,把精力集中在设计上。

徐子瑛说,让“老仓库”变身“时尚聚集地”,离不开商业模式的创新。时尚中心以时尚品牌、设计师工作室为核心,通过面料库、工具库、资料库、人才库的打造,同时引入时尚产业上下游机构,形成产业生态圈,未来将形成一片国际级时尚产业标杆片区。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