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万家关掉老店背后 传统商超如何突围行动?

“因门店合同到期,华润万家滨江店将于10月31日停业,不便之处尽请谅解,您所持的会员卡/购物卡可在华润万家其他门店继续使用。”近日,华润万家再次关闭一家门店,而在此前,华润万家沈阳长客店已于10月30日停止对外营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华润万家关闭门店较为频繁,有行业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共关闭门店9家,2018年初至今则关闭了6家。至于闭店的原因,华润万家都解释为“经营战略调整”或“门店合同到期”。

不过,风起于青萍之末,华润万家闭店反映大型零售龙头企业的艰难转型。那么在互联网、大数据、资本角力等因素下,商超该如何找到新的发展空间?

连续关闭门店

上述门店关闭的通知由华润万家生活超市(浙江)有限公司发出,后者由华润万家有限公司直接控股。该门店位于杭州的新兴板块滨江区,为大型综合超市,周边交通便利,地铁4号线沿线而过,消费群体众多。10月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消费者名义致电华润万家滨江店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华润万家滨江店于2005年正式运营,到今年是第13年了,此次闭店后,公司没有计划寻觅新址。

据熟悉该区域的人士分析,房租到期只是关店的表面因素,更深层次的原因或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其(华润万家杭州滨江店,下同)对面北侧方向,物美超市与其直面‘对峙’。新建的物美在客服质量、产品品类升级和购物配套完善方面有更多优势。”该分析人士称,“随着其东北侧六公里左右的宝龙城,以及南侧两公里永辉超市(7.260, -0.08, -1.09%)的出现,华润万家的生意更加边缘化。”该分析人士说:“几年前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华润万家的生意非常好,尤其是周末,购物消费都要排队。”

无独有偶,据媒体报道,华润万家东北区沈阳长客店也宣布10月30日闭店。就行业而言,来自赢商网的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沃尔玛、华润苏果、大润发、华润万家、美思佰乐、永旺(AEON)合计关店11家,与去年同期沃尔玛、华润万家闭店9家相比,虽然闭店总数与去年同期变化不大,但关店的超市品牌在增加。对于华润万家的关店原因以及今年的经营计划,11月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试图联系采访华润万家总部,但截至发稿时,未获回应。

另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华润万家CEO徐辉今年2月份表示,2018年,为重构新零售的产业生态并赢得用户,华润万家将着力于四个发展方向。其中方向之一是重点布局线下各大卖场。2018年,万家各大卖场将持续聚焦根据地,调整业态结构,提升商品和供应链效率,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提供餐饮、出行、教育等附加服务,向“商品+服务”的业务模式转型。公开资料显示,今年4月,华润万家先后和腾讯、京东、美团达成合作,加速门店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强线上线下渠道融合。

老牌商超业绩不佳

实际上,处于转型的传统商超龙头企业并非只有华润万家,而另一老牌连锁超市联华超市(00980,HK)近年来业绩低迷。

数据显示,联华超市2015年到2017年连续三年业绩严重亏损,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分别亏损4.97亿元、4.5亿元、2.83亿元。为了扭转颓势,联华超市选择关店止损。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额130.79亿元,同比下滑1.2%;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3937万元。联华超市同店销售同比增长约1.2%,其中大型综合超市业态增长约0.19%,超级市场业态增长约3.92%,便利店业态下降约1.96%。

联华超市称,同店销售增长主要是从去年开始对网点布局进行结构调整,提高整体实体网点盈利能力,关闭部分亏损较大的网点。然而,联华超市2018年前三季度业绩公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该集团实现营业收入约人民币209.44亿元,同比增长0.43%;营业成本约人民币166.03亿元,同比增长0.71%;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约人民币8023.10万元。

大润发新零售COO袁彬此前在演讲中提及,传统零售转型遇到诸多痛点,譬如缺少数据、没有技术、没有流量。此外,全国大卖场平均坪效一万五,有少量的店比较好,面积不大,可以达到两万等。但是每一家店,它的坪效再往上拉是难之又难,已经到了这样的一个瓶颈,而且大卖场的薪资成本、人资成本占到足够高的比例,人效很难提升。

新零售面临考验

当前,冲击传统商超业态的除了电商,还有如火如荼的新零售业态。品牌商对渠道的感知最为灵敏,伊利股份(22.660, -0.22, -0.96%)(600887,SH)就在2017年年报中披露,便利店、电商平台、母婴店等渠道快速发展,推动了乳品市场线上线下同步增长。

尼尔森零研数据显示,2017年报告期,便利店的液态类乳品零售额同比增速为15.1%,增速明显快于线下其他零售门店。同期,艾瑞电商监测数据显示,整体乳品在电商渠道的零售额规模达2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6%,并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2018年3月,商务部通报《2017~2018年中国百货零售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发展报告》)显示,传统业态分化发展。配套超市业态的社区百货加快拓展。年轻时尚型和高端奢侈品百货项目受购物中心影响较大,新开店数量同比持续减少,大型传统百货企业普遍向购物中心和奥特莱斯转型,传统百货店投入大幅缩减。

上述《发展报告》亦认为,零售新业态频现。新概念、新模式催生了千店千面的零售新气象,各种“零售+”新业态层出不穷。与传统业态相比,新业态更加重视顾客体验。第二,技术驱动智慧零售。移动支付、物联网、人脸识别等信息技术,从采购、生产、供应、销售等各环节推动传统百货零售业转型升级。顾客、商品、服务、营销等的数字化发展,全方位推动传统百货零售业运行效率提升。第三,零售资本深度整合。

不过,一位零售行业资深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今的新零售大部分只能说是零售的新业态,即在零售行业增加了新技术,而真正通过技术来做零售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培育。

其表示,新零售绝不仅仅是那种十多平方米的自动贩卖货柜形式,也不是那种无人收银,它应该是技术给零售行业带来的全面改变。除了来自于人力成本的削减,还在于技术帮助企业实现自动化管理,释放出的人力成本用于更精准化的温情服务,更加注重满足消费者的体验服务。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