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电的专利保卫战持续已久,从最开始为引以为傲的专利维权,到不断的败诉的专利“碰瓷”。而这些造成的不仅仅是用户量的流失,也造成了品牌形象不断下降的负面影响。
在这场专利战争中,已经分不清来电是在维护自身的荣誉还是借机营销宣传。在来电最疯狂的一年,2017年,不到3个月的时间,来电向多家企业发起了24项专利的申诉,赔偿金额一度高达7000万。也因此,各家同类企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舆论压力。
同年7月份,街电针对来电持有的7项争议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发起了无效宣告请求。其中被来电科技CEO袁炳松视为核心的专利,全部被宣告无效,其中包含来电口中“厂商只要做吸纳式扫码借电,就不可能绕开”的吸纳式充电装置专利。
而且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宣判:“街电所采用的租借方法与来电专利所保护的租借方法不相同、不等同,不构成对来电专利的侵权。”这也进一步证明了街电租借方面的优势,不但优化了用户体验,而且避免在无库存的情况下产生收取用户费用等现象。
11月,街电完成了80%的市场份额的累积。与此同时,专利滥诉的来电不仅仅面临用户增长缓慢的尴尬局面,而且不断发起的专利战也在全行业中怨声载道。
2018年7月10日,《中国知识产权杂志》撰文再次就来电起诉事件进行分析,《来电科技核心专利被无效,共享充电宝专利之争解读》的文章指出,来电科技所标榜的部分核心专利,已经是市场中常见的技术手段,来电科技并没有研发出创造性技术。来电也逐渐在败诉和用户流失中相形见绌,并且来电的最后一次披露的融资信息还是2017年4月来电开始发起专利战时的2000万美金。
反观街电,据最新公布数据显示,目前街电已经覆盖的城市超过300座,用户规模也达到了8000万以上,在8月份被支付宝认证为共享充电宝行业第一。而且街电还在不断拓宽用户使用场景,在机场、车站、医院、酒店等多个场景均设立街电使用设备,一方面满足用户用电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加用户数量;为用户提供“吃喝玩乐行”的闭环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