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桥,跨桥追梦 ——北京师范大学石家庄附属学校《追梦·少年》展演

 

1.jpg

 

  一颗种在孩子们心中的有关于追梦,有关于戏剧的种子多久能够发芽?答案是半年。壹剧文化将一颗满载了梦和理想的戏剧种子种在了北京师范大学石家庄附属学校61个初一学生的心里,经过半年的辛苦培育,此时此刻,种子开花结果。

《追梦•少年》是北京师范大学“创意戏剧·活力校园”第六届儿童国际戏剧节重点展演剧目,由北师大教育集团出品、壹剧文化倾力打造、北师大石家庄附属学校参演的原创中英文校园音乐剧。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集团、石家庄市及师大合作区域、友好单位、企业的相关领导、同仁等观看了本次演出。故事围绕一个叫鲁班的初三应届毕业生展开,毕业典礼恰巧是鲁班的生日,全剧由“梦境——寻找无人机”、“好消息”、“毕业典礼”、“生日派对”“梦境——赵州桥传说”、“伶仃洋之旅”六个篇章组成,包含中英文原创歌曲8首。

 

2.jpg

 

  感家国情怀,立敬业精神

这部剧带给观众的是对追梦的思考,对家国情怀的感悟。小主角鲁班开始对于梦想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他像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可能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只是为了一个小小的欲望,比如得到一个他心仪已久的无人机。但是当他真正的站在港珠澳大桥的宏伟的施工现场,看到爸爸为践行梦想所付诸的努力,为了国家的辛苦付出,他被爸爸感染,他才真正的理解什么是梦想,什么是中国梦。鲁班在剧中成长,我们也希望青少年观众在观剧的过程中与鲁班一同成长,希望通过这部剧让所有演员、观众对于家和国,亲情与梦想都有了一个更高的认识。

除了一个澎湃人心的充满了正能量的主题,《追梦•少年》在舞美设计上也别具匠心,通过音乐与舞美的配合,将旋转舞台,升降梯等舞美道具使用的淋漓尽致,突出了戏剧效果画龙点睛之笔,不仅仅将港珠澳大桥雄伟的气势浓缩在了舞台之上,更展现出中国人、中华民族澎湃大气的民族气势。

 

3.jpg

 

父与子的对望,事业与陪伴的探讨

《追梦•少年》不仅仅传达了世代追梦人在逐梦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奔跑,也同时引发了家长观众对于孩子成长与陪伴的思考。剧中,爸爸是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工程师,为了事业,为了连接港珠澳三地打破经济发展的物理界限,为了中国梦,牺牲了对儿子的陪伴,连儿子的毕业典礼和生日派对都只能遗憾缺席。小鲁班的一首《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一下子触动了很多来看戏的家长。“亲爱的爸爸啊,再过几年我就年满十八,我不想只和你在视频里通话,再不陪我我就真的长大了”小鲁班的深情演唱让在座的许多父母热泪盈眶。参与此次演出的一位小演员的爸爸长期在外地工作,这次特意赶回来看孩子演出。在演出结束后我们采访他时,他紧紧地拥抱了孩子,他表示之前很多心思都用在了工作上,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孩子是如此的渴望陪伴。是这部戏给了他一个思考事业与陪伴这个问题的契机,他已经错过很多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他希望以后可以多些时间陪伴孩子,因为孩子再不陪伴就真的长大了。

 

4.jpg

 

戏剧助力成长

校长王万青:培养学生跨学科、跨领域的角色扮演能力是教育戏剧的艺术特征。一台戏剧的排练演出,学生要经历舞蹈、合唱、独唱、台词、英语思维、情境代入、舞美等多方面的单项与组合训练,在这样的浸润体验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执行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共情能力、认知能力、职业能力都得到启蒙和发展。在美育与智育、人文与艺术的融通实践中学生得到激活,完美人格得以养成。这是教育戏剧在立德树人中的独当之任。

导演钱正:这部戏剧作品从象征着民族骄傲的千年赵州古桥,到承载着中华复兴的百里跨海大桥,透过少年的一场梦,跨了千年,越了万里,讲了千言万语,绕了百转千折,唯愿青少年观众和我们的主人公一起,穿越这场充满童趣的美梦,听历史传承,看父子情深,感家国情怀,立敬业精神。

制作人赵晓露:小小的梦想充满大大的能量,让青春活力的年轻血液,去传递源远流长的时代精神,筑桥千里,追梦万里,孩子们,扬帆起航吧!

戏剧的大幕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缓缓拉上,演出孩子们激动的泪水中走向尾声。从最开始的解放天性到基础的戏剧练习再到纷繁复杂的合成大戏,孩子们在戏剧中逐渐成长起来。如今,他们既能够活泼开朗地参与游戏,也能够沉下心来理解理论。孩子们的齐心协力与真挚情感造就了精彩纷呈的《追梦•少年》。希望这次演出能成为孩子漫漫人生路上闪烁着光芒的一段回忆。也祝福孩子们能够借助戏剧的翅膀飞的更高更远。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