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银"全球化梦碎"背后:低利率削弱盈利能力

上周日,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宣布将关闭其亏损的股票交易业务、大幅缩减债券和利率交易业务,并将裁员1.8万人。这家20年来以并肩高盛为目标,意欲跻身华尔街顶级投行之列的欧洲大行彻底“梦碎”。

二十年来最彻底的改革

在公布20年来最彻底的战略改革仅几小时后,德银周一上午即迅速进行了第一轮裁员。欧洲、美国和亚洲的股票交易团队周一早上都被整体解雇。

对于亲历11年前金融危机的人士来说,这一幕尤为熟悉。11年前,花旗集团宣布将裁员5万人,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14%,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裁员之一。此外,美国著名投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也于当年9月倒闭,导致2.6万名员工失业。

德银大刀阔斧的“断臂式”改革无疑向外界传达出一个信号:这家拥有150年历史的德国最大商业银行正处于危机之中。

财务状况岌岌可危:连续三年亏损

作为一家拥有逾9万名员工的全球性投行,德意志银行“断臂”背后,实为自救。

从2015年到2017年,德银连续三年出现亏损,其中2015年亏损67.9亿欧元,2016年亏损14亿欧元,2017年亏损7.5亿欧元。直至2018年,德银才扭亏为盈,当年度实现盈利2.7亿欧元。2019年一季度,德银录得净利润1.8亿欧元。

image

德银连续三年亏损 来源:财联社根据德银年报数据绘制

不过尽管扭亏为盈,但德银仍未脱离困境,该公司股价目前处于历史低点附近,较曾经触及的150美元巅峰跌去了95%。

德银预计,若不计前诉重组相关费用,2019年第二季度所得税前的收入约为4亿欧元,净利润为1.2亿欧元。不过,若计入重组相关费用,预计2019年第二季度所得税前的亏损约为5亿欧元,净亏损为28亿欧元。

德银希望通过解决银行相对于收入的高运营成本问题提高公司利润。通过裁员,德银计划将其年度总成本削减约四分之一,从2018年的228亿欧元降至170亿欧元。德银表示,到2022年,将把衡量效率的成本收入比降低到70%。相比之下,2019年第一季度这一比例为93%。

除此之外,衍生品风险敞口过大对德银来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德银2018年财报披露,该行的衍生品总头寸一共有43万亿欧元。根据摩根大通2013年做过的一个计算,德银的衍生品交易规模在顶峰时超过75万亿美元,是德国GDP的20倍。

这不禁让人担忧,德银是否会延续2008年雷曼兄弟的悲剧。当年这家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同样大肆盲目利用衍生工具,最终“死于”高杠杆。

经济政治不确定性:低利率令银行业头痛

德银的全球化之梦始于20世纪90年代,自1999年通过收购美国公司Bankers Trust在华尔街上市以来,该行一直怀抱与高盛、摩根大通等大行争雄的野心。此次“断臂式”改革不仅是一场自救,也是对现实的妥协:德银的全球化努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宣告失败。

德银在与美国本土的一众大行的竞争中败下阵来,部分原因是经济政治不确定性和低利率削弱了欧洲银行相对于美国同行的实力。

一方面,近几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持续令金融交易大大减少,从而侵蚀了银行业收入。此外,英国脱欧前景不明,削弱了伦敦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因此伦敦作为德银投资银行业务的中心,成为该行此次裁员的“重灾区”。

另一方面,全球央行低利率和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也令德银全球化面临挑战。目前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7月的政策会议上降息,澳联储也刚刚进行7年来首次连续两个月降息。

目前欧洲央行的存款利率为负 0.4%,处于历史最低水平。近日,欧洲央行官员表示,负利率还会维持一段时间。负利率使得德银的贷款业务在未来几年难以产生大量利润。

此外,低利率也反映出央行无力提振通胀,薪资水平停滞不前,这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意愿,企业活动大幅放缓削弱了银行的盈利能力。正如德银CEO曾经所言,低利率环境令银行业头痛。

金融监管趋严

实际上,德银的全球化危机早已显现。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监管趋严。2012至2015年期间,德银接连遭受来自海外的监管处罚,尽管其主要监管指标正常,符合德国乃至欧盟金融监管合规要求。

一方面,德银大本营所在地德国的金融监管改革不彻底造成监管盲区,另一方面美国出于经济和政治目的借监管之手对德国银行实施打压。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包括《多德—弗兰克法案》在内的一系列监管新规,并加大了对在美外资银行的监管力度,推行符合美国利益的国际金融监管规则。

2015年4月,德银因涉嫌操纵利率,向英美监管机构支付了25美元的罚款。

2017年1月,德银与美国司法部达成了72亿美元的和解协议,原因是该行涉嫌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误导投资者出售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2018年2月初,英美监管机构认定德银涉及一桩总额100亿美元的洗钱案,对其罚款6.3亿美元。

德银全球化失败的内因是自身经营问题,而包括全球央行低利率、贸易紧张在内的经济政治大环境以及全球金融监管趋严是外因。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