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ELEVEN关店逐渐增多 在中国市场显现水土不服

8月2日,日本7-ELEVEN便利店集团携手唐山金匙集团与北京庄典集团设立的独资公司“7-ELEVEN(唐山)有限公司”成立。这是7-ELEVEN在中国非省会城市设立的首家分公司,意味着7-ELEVEN正式进入三线城市。据悉,首批将建立8家连锁便利店,预计年底正式营业。

值得注意的是,7-ELEVEN自进军中国以来均以授权或与当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方式开拓市场,而此次却有所不同,该品牌首次以放开区域加盟的形式拓展新城市。

据公开资料显示,授权是给品牌方交管理费,利润归被授权方公司所有;加盟是跟品牌方进行利润分配。简而言之,前者的被授权方拥有较大权限,后者则由总部统一管理。

8月8日,时代周报记者针对区域加盟形式具体细则等问题向此次参与签约的7-ELEVEN连锁便利店集团北京有限公司发送采访函,截止发稿仍未回应。

同日,上游财经专家顾问江瀚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7-ELEVEN用加盟方式开展店铺,实际上是逐渐明白中国和日本零售差别所在,但是加盟方式是一把双刃剑,好处是可以使店铺快速发展起来,坏处是对企业提出管理高要求。

事实上,在中国市场7-ELEVEN早已面临水土不服危机。7-ELEVEN此次重新规划内地市场发展范围,并且尝试区域加盟新方式,无疑是在自我革新。

内忧外患

7-ELEVEN起初诞生于美国,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1927年,美国南方公司成立了贩售冰品、牛奶、鸡蛋为主的图腾商店,由于营业时间延长为上午7时至晚上11时,图腾商店改名为7-ELEVEN。1991年,伊藤洋华堂取得南方公司过半股权,并将南方公司名称改为7-ELEVEN公司;之后在2005年完成收购7-ELEVEN公司的全部股权。

1992年,7-ELEVEN进军中国大陆市场,先是扎根华南市场,又北上进入京津地带,随后在十余个省市蔓延开来。但与此同时,本土便利店也在迅速崛起,竞争随之加剧。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至2015年,实体零售销售额增速在15%上下徘徊,到了2016年纵升至35%,2017年虽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2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下行期间,7-ELEVEN坚持贯用日本店铺的经营模式,其产品种类、货架布置、门店大小均原样照搬,而本土便利店则会根据消费者喜好、地域特色等因素及时调整产品定位。

房屋规格上,本土便利店为降低成本,提倡小型店铺经营,7-ELEVEN则统一店铺面积。

对比7-ELEVEN在北京、成都地区获得经营权的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经营、柒—拾壹(成都)有限公司、以及另一便利店品牌美宜佳官网的加盟介绍,7-ELEVEN终端加盟店分为A型和D型,标准店型规定在60平米至120平米,不做异形店,其中仅A型加盟费一项,在北京开店要求启动资金80万元左右,成都则需要43万元;而美宜佳要求门店在45平米左右即可,铺店费用约27万元,相比之下,美宜佳最多可省53万元。

“任何一家便利店,在当地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必须与之相契合,如果企业在进入陌生区域之后,因地制宜发展自己产品的话,就有可能实现整个市场的大发展。” 上游财经专家顾问江瀚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7-ELEVEN最大的问题就是,作为一个国际连锁便利店,其在日本能够成功的原因是契合当地人需求,但是从中国的角度来看,7-ELEVEN在中国水土不服其实是管理方式和业务模式问题,中国和日本的差异性没有考虑。

除此之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消费者购物充满随机性,数量和位置成为便利店获利法宝,但随着本土便利店在全国布局,迅速开店扩张,7-ELEVEN市场份额不断被压缩。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品牌便利店数量排行前十中,前三名分别是易捷、昆仑好客和美宜佳,店铺数量均在1.5万家以上,而7-ELEVEN仅1882家门店位处末端。

细分市场来看,7-ELEVEN在一线城市处于增长停滞状态。公开资料显示,在上海,7-ELEVEN只有120家门店,并且一年多未能开出一家新店,而此时全家上海店多达2000多家;在北京和天津市场,7-ELEVEN被便利蜂和全时超越,关店数逐年走高;在成都,7-ELEVEN市场份额持续萎缩,过去一年净关店10家。

寄希望于中国市场的7-ELEVEN在本土品牌紧紧逼迫下业绩堪忧,与此同时,日本地区也未躲过亏损魔掌。据7-ELEVEN母公司7&I控股在4月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7-ELEVEN在日本和中国大陆等地客流量连续两年下滑,2018年,平均单店日销额约合人民币4.18万元,较2017财年创造的高点有所下滑,而该年年销额是在涨价等手段提升客单价的努力下,才挽回部分跌幅。

左右夹击

近年来,7-ELEVEN在努力跟上本土便利店步伐。

2017年,7-ELEVEN在北京东直门店试销蔬菜,分别陈列售卖小包装蔬菜、净菜和小包装水果。然而,早在2014年,便陆续在北京六七家位于高档小区附近门店试水。两次尝试过后,7-ELEVEN再未有增添果蔬业务动作。

事实上,7-ELEVEN在中国内地想涉足果蔬行业并非易事。公开资料显示,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选址多为居民聚集区,消费者可到店购买,也可以在盒马App下单。2017年7月,盒马鲜生方表示,盒马营业时间超过半年的门店已经基本实现盈利。彼时,该公司仅成立1年。此外,以生鲜为主营业务的永辉超市在2017年创下585亿元营收,稳坐行业龙头交椅。

除在线下门店增加新盈利点外,7-ELEVEN同样在线上挖掘增量市场,提升用户粘度。去年8月,北京市的7-ELEVEN便利店全部接入美团外卖平台,在更早之前,成都、重庆、天津等城市均已开通外卖业务。

但7-ELEVEN加码线上外卖平台似乎慢人一步。公开资料显示,便利店品牌如全家、罗森等早已先后接入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等平台推出外卖服务,想要借助外卖服务缩短门店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此外,如何有效融合线上线下客流、调整产品类型顺应两端客户不同需求,也将是7-ELEVEN踏入全渠道融合一大难题。

然而,随着便利店持续回暖,阿里巴巴、京东和苏宁等电商巨头也想要大显身手,天猫小店、京东便利店、苏宁小店应运而生。2017年,在零售通的峰会上,阿里表示将通过大数据连接品牌商和夫妻老婆店,搭建智能分销网络,计划2018年帮助完成1万家天猫小店的改造;同年,京东宣称“百万京东便利店计划”;而苏宁小店以生鲜和熟食为主,从店铺选址、开店、经营管理、物流配送,都由苏宁全权负责。

“7-ELEVEN目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要收放得当,在管理标准和管理模式上,要从全局的角度对整个市场进行高标准、严管理,即使是加盟商或者直营店,都要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其次要因地制宜的进行市场处理。”江瀚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