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疫情期间被压抑的消费需求逐渐释放,所谓的“报复性消费”正在部分行业上演,尤其是餐饮业。饿了么4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有超过8万家火锅店订单数量超过了疫情前,6万余家奶茶店销量恢复到疫情前,甚至有所增长。
这一数据想必让汽车圈人士为之一震,也在暗暗期待汽车业报复性消费的到来。然而,报复性消费似乎并没有降临到疫情之下遭遇重压的车市,且接下来可能也不会出现。
报复性消费难现
乘联会近日发布的3月乘用车销量数据显示,狭义乘用车3月零售量达到了104.5万辆,同比下降40.4%,环比增长317.5%;批发销量为100万台,同比下滑48.1%,环比增351.1%。
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渐好转,国内汽车销量从2月的低谷中逐步复苏。不过对比去年同期,3月汽车销量仍然呈现较大幅度的下滑。此外,不同于餐饮业情况,国内汽车销量并未恢复至疫情暴发前的水平,据乘联会此前发布的数据,2019年12月,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为216万辆,远远高于今年3月水平。
由此来看,3月汽车销量好转背后,其实并非所谓的报复性消费,恢复性消费的说法或许更为贴切。那么,是否如一些业内人士所说,报复性消费会在更晚的时间出现呢?从以下几点来看,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首先,从消费需求来看,疫情全球蔓延掩盖了汽车消费需求降低的客观事实。2018年下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开始出现拐点,遭遇自1990年以来首次负增长。2019年,车市持续下行。按照汽车行业诸多机构此前的预测,2020年车市负增长是大概率事件。尽管经历此次疫情,部分消费者购买私家车的需求增加,但影响似乎有限。
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严博禹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表示,疫情只是让消费者购买私家车的短期刺激因素。从长远的战略角度来看,公共交通仍然会扮演更加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发展的关键角色。
其次,从消费能力来看,一方面,相对于火锅、烧烤、奶茶,汽车所要付出的代价明显更大,购买奶茶可以不用纠结,但购买汽车消费者大都会慎重考虑一番;另一方面,尽管疫情期间公共交通不便,引起了一定的购车需求,但与此同时,由于疫情导致诸多企业业绩出现大幅下滑,部分消费者的收入也因此受到影响,这可能会导致原本想购车的人计划搁置,原本买不买都可以的人暂时不考虑购车。
评级机构穆迪发布的最新报告一定程度可以反映出,普通大众的消费能力确实受到了影响。该报告显示,2月汽车贷款资产支持证券(ABS)31-60天逾期率创历史新高,达0.39%,同比大幅增加33个基点。过去这一数值未超过0.15%。国内外疫情发展和中国经济放缓对就业和居民收入造成冲击,穆迪预计,30天以上汽车贷款ABS逾期率和违约率会在未来6个月继续攀升。
威马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表示,当前汽车消费的主体是那些消费能力在疫情中没有受到损失,只是因为隔离和4S店未复工等外在原因,而达不成消费的人群。
此外,从消费信心来看,疫情对经济更深层次的影响,尤其是消费信心方面的负面影响,短期内并不会消失。此前很多人对报复性消费的预期,来自非典时期的历史经验,因为在非典疫情结束后,汽车销量快速回升。不过对比两次疫情,不能忽略两点:一、我国经济已经告别超高速增长期,经济走势直接关系到消费者是否有能力购车,有没有意愿买车;二、虽然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全球范围内疫情仍在持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消费者信心的恢复。
更具体的表现是,此次疫情对就业、收入、物价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大多数人抗风险意识提升,消费趋于理性。据融360维度披露的《疫情期间大众消费信心调查》显示,超6成受访者表示会更加趋于理性消费,仅有11%表示将扩大消费。一业内人士也向盖世汽车表示,疫情之后,90后、00后的超前消费习惯,可能也会冷下来。
恢复性消费有望持续
据乘联会最新数据,4月1-2周(1-12日),乘用车市场零售总体回升相对较快,日均零售2.7万台/日,同比下滑12%,对比3月前两周49%的下滑幅度,回暖明显。乘联会指出,从恢复进度看,需求爆发增长的现象还不突出,目前逐周快速提升的销量同比表现平稳。
换言之,尽管报复性消费没有出现,但汽车消费正在平稳恢复,且从当前发展环境的改善来看,这一态势接下来有望持续。
随着各地复工复产节奏的加快以及产品需求的回升,中国经济正在逐渐“回血”。据经济参考报近日报道,日本媒体和专家注意到,中国在逐渐恢复常态,经济呈现出向上势头。他们希望,在全球需求骤然下降局面下,中国能够成为世界经济恢复的引擎,就像雷曼危机时一样,再次引领世界走出危机。德国《焦点》周刊近日亦发表文章指出,鉴于中国有效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似乎比预期更快的恢复,这吸引了投资者的密切关注。
海关总署4月14日公布的我国最新外贸数据显示,3月复工复产以来全国经济彰显韧性,恢复增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近期指出,虽然难以判断欧美等国的疫情何时结束,它们的经济何时重启,但今年3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0.8%,降幅已经较1-2月收窄8.7个百分点,这一趋势还将继续下去,进出口在二季度大概率将迎来增长。“总体而言,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恐怕是最困难的,第二季度将是恢复性的。”
除了经济运行的逐步好转,车市后续的恢复也有其他方面的助力。
乘联会指出,从需求群体变化看,今年中小学开学季延期到4月之后,由此带来的购车潮应该相对火爆。另外,今年5月劳动节有五天假期,由于疫情的长期压抑,迎接五一小长假出游的4月购车换车潮也值得期待。同时,随着外需减少的农民工更多地选择本地生活与就业,这对购车需求有进一步的拉动。中西部的楼市趋稳对购车需求的回稳也有促进作用。从政策方面看,生态环境部最新宣布适当延长国五库存车销售时间,这会使国六实施前的去库存压力降低,4月批发销量低基数的改善会较好,车市会有更好表现。
威马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则重点强调了新能源汽车市场接下来将迎来的利好。
一、近期,从中央到地方,都将推动汽车消费,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消费,这是“促销费、稳增长”工作的重要一环。多个政策同频共振,从需求侧、供给侧促进新能源车市的增长。目前广州、佛山、珠海、南昌、重庆等城市纷纷跟进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包括放宽限制,如增加购车指标配额等,以及刺激消费升级类,如换购补贴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将会引导消费者在购买新车时优先考虑新能源汽车,这对于提振新能源车市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中央近期也明确了将加大5G、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的投资、建设力度。其中5G、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直接相关的。新基建的配套建设能够在使用环节为用户提供出色的体验。”
三、经历了疫情,人们对于安全、健康更加重视与珍惜,私家车已成为新刚需。智能新能源汽车能够很好地满足用户对于安全出行、健康出行的需求。
如此来看,接下来车市形势大好,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业界还不宜过度乐观,恢复性消费的持续恐还需更多助力。
盖世汽车研究院资深分析师表示,4月车市将迎来不错的表现,主要还是因为1-3月累计的消费需求在近期得到释放。目前部分受疫情停产影响较大的车企已经纷纷计划提高二季度的出货量,但仍需保持理性和谨慎的预期,毕竟总体汽车消费需求仍现疲软状态。
高盛最新报告指出,由于中国近期复工复产的加速,3月的国际贸易随之反弹。但是,3月份外贸恢复的“追赶模式”并不能保证未来贸易活动将持续复苏。高盛分析师表示,目前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导致中国出口复苏前景黯淡,因为此次公共卫生危机使全球供应链中断,同时需求受到抑制。在进口方面,尽管中国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并且国内经济活动正在恢复中,但由于目前仍在生效的部分管控措施,其仍预计未来进口表现不佳。如情况果真如此,经济恢复的速度想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将不可避免地对影响到车市的恢复。
除此之外,业界还需注意的是,一些省市近期陆续出台了汽车更新补贴、新车购置、增加限购号牌指标、开展汽车促销活动等措施,但从目前的结果来看,车市走势有所改善,但并未受到政策明显拉动。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当前车市购买力受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相对低迷,车市促进消费政策空间尚需进一步挖掘。
盖世汽车研究院资深分析师表示,地方消费刺激政策仍会陆续出台以稳定各地方市场。从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方案来看,现金补贴金额或许会激起消费者购买或置换意愿,但持续的高折扣会减弱相应的效果,另外一些地方政府在提高配额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地方保护性”条件。目前的政策应该更多地以稳定市场为主,同时视效果决定是新增或调整新一轮政策力度。
总而言之,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生活秩序和经济活动正在从疫情冲击中逐步恢复,汽车业恢复性消费有望持续,但刺激车市的相关措施还需适时适量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