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送上纾困解难“及时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中小微企业之于中国经济,就相当于维生素和蛋白质之于人类肌体,为它们送上“及时雨”,助其渡过难关,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不仅要站在全国“发展一盘棋”的大处着眼,更要注重从小处着手,解决企业在融资、用工等方面的“后顾之忧”,特别是对个别地方存在的“看上去很美,但实惠不多”等现象,要通过细微处的优化,为中小微企业送上含金量更足的政策和服务“干货”。

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事情很“大”,大到上百亿元的投入,事情又很“小”,小到鸡毛蒜皮,比如企业在人才培训、人才住房、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社保费用减免等方面需求的满足。

“关键小事”在某种意义上是路,连结企业员工和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既是体现新时代家国情怀的“逢山开路”,也是发展成果反哺普通人的“温暖心路”。做好这些“关键小事”不仅有助于稳定就业人员和岗位,促进地方民生发展,还有助于调动和保障企业活力所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今年1-4月,宁波通过推出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等一系列“政策红包”,为各类企业减负50多亿元,可以说解了企业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时期的“燃眉之急”,全市复工企业员工返岗率达95.8%,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56万人。

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需要着眼小处。目前,针对疫情给企业带来的困难,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助企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少数地方的政策没有形成统一汇编,并且文件政出多头,专业性强,中小微企业方面如果想要真正“吃透”这些文件的精神,需要一定程度的投入,但相对于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中小微企业在人才、技术等方面投入有限,成本较高,需要政府部门给予更精准、更贴心的帮扶。

为此,一方面要做好“讲”的文章,政府方面可以结合“三服务”活动的开展,借助新媒体宣传、助企帮忙团等载体,同时创新助企工作机制,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手段,帮助企业更及时、更精准地“get”到所需的优惠政策,解企忧、纾企困。另一方面要继续做好“改”的文章,坚持改革导向,继续为企业降本减负,帮助企业轻装上阵,让企业更有活力地搏击于市场经济的“海洋”。比如,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期间,针对当地出口企业资金流动紧张这一实际,温州洞头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增开绿色审批通道,努力做到“应退尽退、应退快退”,全部类型的出口退税办结时间在4个工作日内,办结率100%,让企业获得了实惠。

我们应当重视“关键小事”的价值,因为“关键小事”也将给一家企业、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带来价值。越是平时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事情,越需要我们将心比心、真正用心,做到“企业的需求在哪里,保姆式服务就跟到哪里”,为中小微企业送上纾困解难“及时雨”,让企业凝聚信心更好发展,如此,“关键小事”所给予的那些温暖,在“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良性循环中,也将回馈给一家企业、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