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商业:以转型待新生

“这次疫情确实给华熙LIVE·五棵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最首要的就是在全面复工复产之前,众多商户没有办法开业。疫情期间,整个商圈的营业额同比大概下降了95%,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正如华熙LIVE·五棵松品牌推广事业部总经理康俊超所言,此次疫情对于实体商业而言可谓经历了一次沉重打击。如何平复创伤、更好地与线上融合“拼出一条新路”,是后疫情时代实体商业经营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优势仍在何谈压垮

即使没有此次疫情的影响,从几年前开始就有一系列“唱衰”实体商业的声音存在。“线下逛街那么累,线上动动手指不就解决了”“电商平台迟早压垮实体商业”……可事实是,尽管有众多声音存在,实体店依然是消费者日常消费不可缺少的去处。

当前线上经济的发展虽然可以让消费者获得海量产品和服务信息,扩大消费者选择范围,但消费者对线上平台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并不能直观把握,需要通过相关评论等方式来了解。

“实体商业与线上经济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消费者可以有效、及时地鉴别商品质量,同时可以现场感受商家提供的服务。”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博士王拓在对国际商报记者解读实体商业的优势时说道,“这对于商家来说,可以更高效地收到消费者的反馈,更容易把握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实现市场效率的提升。”

“其实有时候逛街,不是单纯地为买东西,更重要的是能看到实物、第一时间拿到商品,感受服务,以及有个休闲娱乐时打发时间的去处……这些是线上消费所不能替代的。”当别人说25岁的小李是“老古董”时,小李又开心地拿着购物袋去逛超市了,“我想吃薯片,就只在采买其他生活用品的时候买一包就好了,又方便,又不会因为线上拼团的原因买太多。”

了解到消费者在线下的消费需求,实体商圈在经营中也更注重在“体验”上下功夫。“华熙LIVE·五棵松一直致力于构建新生活方式体验地、5小时生活圈,商圈内的业态其实都在向消费者传达一个观念‘放下手机,走出家门’。”康俊超所说的也是现在所有实体商业正在努力的方向,“与传统意义的商场不同,如何增强消费者体验一直是我们思考的命题。书店、会馆、乐园……这些是在线上体验不到的,我们所做的,就是让消费者在一个空间内就能享受到所有的服务及乐趣。我们对这种沉浸式商圈很有信心。”

“实体经济与线上发展并不是割裂的。线上发展需要实体经济作为基础和支撑,实体经济也需要通过线上平台拓展渠道,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王拓在提及实体经济与线上经济的关系时说,“未来,伴随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实体经济将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实体经济规模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比如,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线上直接实现生产商产品的私人订制,生产商可以在高度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各个环节的数字化升级,多环节、多领域交叉,形成高级私人订制产品的制作。这将极大提升实体商的运行效率,也将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挑战犹存机遇无限

除线上发展的冲击之外,“北京又现新增本土病例”这一消息的出现向人们刚刚稍微平静下来的心湖中又投下了一颗石子。“咱们之前订好的饭局还是取消吧”“不要出去逛街了,现在可能不太安全”……这些话对于很多身在北京的人来说想必不会陌生,而对于实体商业的经营者而言无疑冲击更大。

“防控疫情对人员流动和集聚的限制确实会对我国实体商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王拓表示,“但从疫情发展来看,我国对疫情的防范是及时的、方法是正确的,疫情发展大体上已被控制住。无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实体商业的经营者,我觉得都不必过于紧张。”

事实上,在北京又出现疫情病例后,北京市政府已经并且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尽可能地降低疫情对消费者或实体商业的影响。正如王拓所说,“当前北京的情况与疫情最初在武汉暴发时并不一样。现在,我们有了快速反应的机制,有了对抗疫情的经验,有了可以快速进行大规模核酸检验检测的实力……相信能全力保证北京市乃至全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保护广大实体商业的发展利益。”

对于来势汹汹的疫情,不少实体商业的经营者也在积极寻找着应对之策和生财之道。以餐企眉州东坡为例,今年年初,眉州东坡与大部分餐饮企业一样大量备货以迎战春节,随后由于疫情遭遇大量退单,几千万元的储备原料即将打水漂,堂食收入几乎为零,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但通过布局中央厨房、供应链等一系列措施,眉州东坡最终在两个月内实现营收8000万元。

对于实体商业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王拓表示,未来要更好地发展实体商业主要应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要推动实体商业与线上平台相结合,扩大对外宣传和供给渠道;第二,要推动实体商业积极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实体经济的生产和制造流程,加强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各个环节的衔接,提升整体经济效率;第三,应建立健全信用评级制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第四,政府需要加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规划引导,比如设置优质实体经济品牌奖项、实体商业发展引导基金、向消费者发放实体商业消费券等,引导消费者加强实体经济消费。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