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充满着不确定因素的世界,中阿友好合作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鲜明的确定因素之一。”在11日举行的“新冠疫情下中国与中东合作:传统友谊与共创未来”线上论坛中,中国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前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的这句话引发与会人员的共鸣。
与会的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学者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影响世界发展最大不确定因素的当下,中阿合作抗疫为国际团结抗疫树立典范,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注入确定性。
面对疫情蔓延:老朋友守望相助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全球多国遭受冲击。在中国抗疫艰难时刻,沙特国王是全球第一个同中国最高领导人通话就抗疫表示支持的外国元首;多个阿拉伯国家向中国提供物资援助;阿联酋和埃及在地标性建筑和古迹上亮起声援中国的口号。
当中东国家遭受疫情重创,中国及时投桃报李。据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介绍,截至目前,中国已向地区国家援助了过百万人份的检测试剂盒,上千万数量的抗疫物资,同22个地区国家举办了专家视频会,向8国派出了医疗专家组。
“中阿团结合作抗疫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中阿两大民族千年友好往来的历史遗产。”巴勒斯坦前驻华大使穆斯塔法·萨法日尼表示,中阿始终保持着休戚与共的关系,有着长久合作的动力。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中阿在疫情期间的守望相助为国际抗疫合作树立了典范,同时两者的互动丰富了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也为世界范围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样本和参考。
面对经济压力:真伙伴危中寻机
研讨中,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院长罗林分享了两个中阿贸易合作的案例:疫情期间,沙特政府将一家中国浙江的公司列为保障民生供给的重要物流企业,使其在沙特配送服务网络所覆盖的城市由60个增长到100个;与此同时,黎巴嫩最著名的巧克力在中国购物网站吸引了9万多粉丝。
这是近期中阿经贸合作的缩影,据最新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逆势增长11.7%,贸易额增长3.2%。1月至5月,中国对部分阿拉伯国家,如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埃及、黎巴嫩等国家的部分贸易数据仍保持了正增长。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剧增,罗林认为此时中阿贸易不退反增,表现出了两者经济合作极强的韧性,也为将来互利共赢打开新局面。
阿联酋扎伊德大学教授乔纳森·福尔顿也有同样的看法,他以“一带一路”为框架,分析了中阿合作的机遇,指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疫苗研发等新态势外,数字经济会成为海湾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在与此相关的5G网络等技术领域里,中国企业有望发挥巨大作用。
面对单边主义:古文明为正义发声
世界范围内疫情的此消彼长让人们意识到没有国家能独善其身,只有合作才可度过危机。但现实并不尽如人意,一些国家、个人将疫情政治化、奉行单边主义,以邻为壑,阻碍全球抗疫进程。
从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特别会议上阿拉伯国家政党领导人的表态,到中阿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通过的《安曼宣言》,与会学者总结中阿近期互动,强调中阿作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政治力量要捍卫国际公平正义,支持世界卫生组织,支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表示,疫情下单边主义、民粹主义思潮更加严重,国际合作变得更加困难,而中阿悠久的文明都有重视集体、包容他人、扶贫济困的道德价值,既在中阿抗疫合作中得到体现,也为未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找到合作的基础。
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说,疫情让人们看到现有生存方式对于价值观和大自然的损害,加强全球治理与文明转型的需求更加迫切,而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同为文明古国,应当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