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10日,第92届奥斯卡颁奖礼举行,由奥马巴跨界投资的《美国工厂》拿下最佳纪录长片奖项。
导演Steve Bognar和Julia Reichert在上台领奖时表示:“工人们的境遇越来越难了。我们相信情况会变好,只要全世界工人,团结起来”,并用中文说:“谢谢曹德旺。”
延展阅读:
奥巴马跨界影视圈的第一部片子《美国工厂》,拍的是什么?
来源:上观新闻
2019年8月21日,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投资的纪录片《美国工厂》上映,迅速引起广泛关注和极大反响。
这是奥巴马担任制片人后的首部纪录片,讲述了中国企业福耀玻璃在美国创建工厂、为当地带来就业的故事。该片由史蒂文·博格纳尔(Steven Bognar)和朱莉娅·赖克特(Julia Reichert)执导。从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他们在福耀玻璃美国工厂蹲点3年,拍摄了长达1200个小时的镜头。
“铁锈地带”的残酷现实
故事发生在美国中西部“铁锈地带”的俄亥俄州代顿市。那里曾经是通用汽车的厂区,汽车制造业兴旺发达。
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通用在代顿的工厂关闭。这对重度依赖这座工厂的当地就业造成巨大打击,1万个岗位消失,2000多个家庭失业。
转机出现在2014年年底,中国企业福耀玻璃投资6亿美元,在通用旧址开办了福耀玻璃美国工厂,并承诺给当地美国人带来5000个就业机会。
这原本是件皆大欢喜的事,新工厂将给代顿的失业家庭带去希望,而在美国办厂也将大大降低福耀的运输成本。
但这家由中国人开办的美国工厂却遭遇了巨大困难。在中方工作人员看来,美国同事的工作速度慢,沟通成本太大。而美国员工则抱怨中国公司纪律严苛,重复性的工作太枯燥、不够人性化。
随着双方矛盾激化,美国工人们开始寻求组建工会,而福耀中国高层则通过疏堵结合,力图终结这场“运动”。
影片最后,当老板曹德旺再次前往代顿工厂视察时,一位负责自动化的高管正在向他介绍,一些区域的工人正逐步被全自动化的机器取代。
一些媒体指出,代顿蓝领中产阶级困境的背后,是中美制造业格局的改变、竞争力的转换。福耀进军美国,是中国制造业走向全球化的一个缩影。
美国《福布斯》杂志评论称,《美国工厂》反映了全球化时代下的残酷现实——美国工人的未来并不光明。在代顿,如果没有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美国工人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更糟糕的是,随着企业自动化的升级,即便是低薪低要求的岗位也在减少,许多美国工人的薪水还没有10年前高。而在美国,还有不少像代顿这样的城市。
中美文化鸿沟
看过纪录片的人都对影片中所展现的中美文化差异记忆犹新,那些温馨、搞笑、甚至令人无奈的片段无不引人思考。
“我们将融合两种不同文化,中国的文化,和美国的文化,”一位福耀玻璃美国工厂的美籍宣讲人员穿行在求职者中,展望着新工厂的未来。
然而谁都不曾预料,要在一座美国的工厂里,真正融合这两种文化,远比将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熔化在一起要困难得多。
例如,中美两国工人的工作节奏完全不同:美国员工一个月休息8天,加班免谈,还要求更好的工作环境、更高的薪水;中国员工可以如机器人般地长时间工作,可以要求其加班,很少休假,从不抱怨。
两地工友们的诉求也存在差异:在美国工厂当叉车操作员的吉尔不愿再寄宿在朋友的地下室,重新上岗后,她又能支付每月480美元租金的公寓了,可以重新过上“独立而自由”的中产生活;而在福建省福清市,福耀总部的一位女工每年只能回家一次,为的是给儿女带来更好的生活。
中美企业在管理方式上也截然不同。为提升生产效率,福耀集团邀请几位美国高管到中国总部参观,军事化般的管理让美国人瞠目结舌:工厂内循环播放着原创的“司歌”,每天开工前员工们都要列队报数,公司年会上还为员工举办集体婚礼……回到代顿后,几乎没有任何企业文化建设,美国高官们尝试在开工前列队集合,但“团建”收效甚微。
法新社称,《美国工厂》聚焦的不只有美国“铁锈地带”的经济困境,还有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鸿沟。新工厂利润不达预期的背后,展现出中美两国工人在工作诉求上大相径庭,也体现双方在企业管理模式上的磨合与困惑。
两位导演在接受《纽约客》采访时说,两国工人在态度和做法等许多方面的不同源于各自的不同文化。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经历了快速发展,使数百万人从贫困转向中产阶级。“而我们的中产阶级却变得更糟,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正在走下坡路,在中国则恰恰相反。”
一个好故事
《美国工厂》是奥巴马与夫人米歇尔转行影视圈后,与Netflix合作发行的影片处女作。
因此,该片在正式上线后受到极大关注。英国《卫报》刊文称:“奥巴马的第一部电影会成为今年最具影响力的纪录片吗?”
美国《华盛顿邮报》则称:“当一位中国企业家在俄亥俄州开设工厂后会发生什么?这部纪录片给出的答案可能会让你惊讶。”
权威影评人网站Metacrtic给《美国工厂》打出了76分的不错成绩。美国《银幕日报》则评论道,这部影片“是对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文化和经济冲突的轻松审视”。
一些外媒还注意到: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特朗普不断推崇“美国优先”的背景下,这个讲述中美企业者携手并进的故事更显得意味深长。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报道中写道:“这可能是奥巴马对其继任者所推行的政策表达不尽认同的方式。”
这部纪录片在此时开播也别有意味——俄亥俄州正是特朗普的票仓,他曾承诺给当地工人带来再就业机会,然而中美贸易摩擦却导致中国对美国投资骤减,像福耀这样的“美国工厂”反而成为当地仅存不多的“重要生命线”。
还有媒体依据奥巴马一贯的政治立场分析称,奥巴马主张经济全球化,而纪录片中中美经济交往的实例也说明,全球化不是美国经济的毒药。
但奥巴马只是在推特上表示,他和米歇尔选择《美国工厂》,是因为这是一个好故事,“一个好故事可以让你有机会了解别人的生活,它可以帮助你找到共鸣”。
的确,在影片所表达的经济、文化等主题之外,观众还可以找到关于家庭、友情等情感共鸣。美国员工们努力地学习基本的中文和生产术语,邀请中国员工到家里聚会、烧烤、钓鱼、打枪,就像家人一样。
而在福耀总部年会举行集体婚礼时,一位美国高管被震撼得说不出话来,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我感到,我们是一个巨大的星球,一个有些分裂的世界……但我们仍然是一体的。”
据悉,奥巴马夫妇于去年成立了影视制片公司“高地制片”(Higher Ground Productions),将与Netflix合作推出7部系列电影电视。《美国工厂》是其推出的第一部纪录片。
奥巴马夫妇此前在声明中表示,成立高地是“为了加强讲述的力量”,“我们相信每一个作品不只是娱乐,更起到教育、连接和启发我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