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院伤医案:一人刑拘一人取保候审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医生被殴打事件有了新进展,10月13日夜,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发布通报,认定产妇孙某家属郑某宇和女儿郑某蕊两人殴打医生赫某某,侵犯医生人身权利,一人被刑拘一人处于取保候审状态。

这不是一起简单的医患纠纷处置,过程中可以看到事发后便介入调查处理的警方表现,以及在此期间网络舆情的走向。10月11日,有网友上传医生被打现场视频引发关注,短时间内事件得到涉事北大医院的回应证实(12日)以及警方详细的案情通报(13日),包括公安部、中国医师协会在内的相关机构均快速发声明谴责暴力伤医、呼吁尊医重卫。一场医患冲突的警方处置措施得当、案情通报令人信服、说理充分,有媒体感叹“这次医患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有必要深究的还有究竟是什么促成了北大医院伤医案中各方的上佳表现。

此番医生被打事件,呈现到公共舆论上的时间较短、节奏较快而前期时间较长,行凶一方因孕妇生产“需要亲人照顾”等特殊情况得到警方在法定期限内的人性化考量,这是伤医案发生20多天后涉案人员才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原因。此番警情通报得到舆论高度评价源于其工作到位、调查扎实、结果公允,警方“对双方陈述中的矛盾点进行反复核实”、通过“特别访问多名其他患者和家属”以获取客观的第三方证人证言、调取案发时的完整视频监控录像尽可能还原事发现场。保持对客观证据的苛求,对现场视频资料的专业分析与忠实、客观记述,是社会各界在北大医院伤医案中取得难得共识的基础。而本案与昆山反杀案都说明,现场视频资料的透明公开是后续事件处理顺畅推进的关键。

因为事发现场视频资料先于警方通报曝光于网络,网友对被打医生的还手举动“是防卫还是互殴”表达担忧,接续了昆山“反杀案”曾经引发的正当防卫讨论,“被打的医生也还手了,会不会被追究责任”一度成为网络热议焦点。北大法学院教授陈兴良曾撰文辨析互殴与防卫的界限,坦言在具体司法实践中,“互殴的认定在很大程度上被扩大化,因此限缩了正当防卫或者防卫过当的成立范围”,可见舆论在警方案情通报前的忧虑并非全无经验基础。北大医院伤医案中,“赫医生前期为被迫还击,后因考虑孕妇人身安全,赫医生始终保持克制,未予还手”,警方最终的认定疏解了此前网友对被打医生处境的担忧。回想案发后、出结论前的20多天,结论悬而未决虽情有可原,但对被害人以及与被害人“同病相怜”的医务工作者而言亦堪称煎熬,导致这种“等待焦虑”的原因,正是公众内心深处长期对公民防卫权存在某种隐隐的不确信。

法律对暴力伤医、暴力伤害的零容忍,要体现在司法对每一个具体案例的处理和判断上。“对不法侵害即时进行的反击行为,不能认定为互殴”应当通过法律的反复适用深刻而具体地传达给公众。与此同时,围绕北大医院伤医案所进行的办案操作规程也不应当仅是个案所独享的细致公共服务,即便没有因孕妇生产“争取”来的大段时间,在常规案件办理的法定期限内,对普通治安(乃至刑事)案件的调查过程,办案机关都需要秉持法律的客观、正当与严谨,给出经得起程序和时间考验的结果。

“不一样的”警方作为与网络反馈,得益于社会各界在法治、程序和证据等关键原则上达成的深厚共识,这也为诸多公共议题的法治化解决提供了借鉴和范本。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