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坠江事件女司机被群嘲 舆论方向让事件性质变了

10月28日上午10时08分,重庆市万州区长江二桥上一辆公交客车坠入长江中。警方初步确认当时公交客车上共有驾乘人员10余人。截至28日20时,救援人员已打捞出2具遇难者遗体。目前,搜救船正在车辆坠江水域进行扫测,待车辆位置精确定位后,将根据打捞方案,派潜水员到水下定位起吊。

这起罕见的事故,打破了周末的平静。事故让人痛心,也令不少人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而就在事故真相和救援情况牵动人心的同时,舆论场上却掀起了另一重涟漪——对于事故另一方小轿车女驾驶员的群嘲和谴责。

这种群体反应的直接原因,源自最初网络上流传的一则原始出处不明的信息:“据传,事故系一女司机驾驶的红色私家车桥上逆行所致。”加之事件最初流出的照片,一名女性坐在被撞坏的小轿车前,甚至从照片可以看出女司机穿着高跟鞋,不自觉地强化了一种“女司机肇事”的公共印象。正是这些夹杂细节的传闻,迅速让整个事件的舆论重心转向为对于女司机的网络“围殴”。

然而,当日下午,@平安万州 发布的警情通报显示,“经初步事故现场调查,系公交客车在行驶中突然越过中心实线,撞击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也就是说,初步查明的事件原因,并非如一开始流传的“小桥车逆行致公交车坠河”。

这一反转看似突然,回过头来看,实则本不该发生。一方面,事件的最初权威回应,也即@平安万州 发布的第一次警情通报中,只是透露大巴车与小轿车在桥面发生碰撞的细节,并强调“事故原因正调查中”,并未对事件定性,更无“逆行”字眼。

但另一方面,不少媒体的跟进报道中,都引述了“万州区政府回应 :确有此事,系小车逆行与大巴车发生碰撞导致”这一细节。正是这一官方声音,进一步“坐实”了“女司机肇事”的舆论推演。

本不该发生的反转再次说明,在真相未明之前,公共舆论不宜对事件作先入为主的定性,在权威调查未回应前,有图也未必有真相。而此事更需要关注的角度在于,一起重大的安全事故的新闻通报,必须要有足够规范的流程。权威信息到底该如何发布,公共部门当有统一的流程和口径。具体到这件事,面对并未有权威确证的“女司机肇事”之说,当地有信息发布权的部门还应该主动向公众强调此一说法“未经证实”,呼吁各方克制冷静。

此事网络传播和公共讨论过程中对于“女司机”标签的过于放大,同样值得反思。不知从何时起,“女司机”就成了一个随时被拎出来解剖乃至归罪的概念。这一方面是一种公共偏见,将女司机视为天然的“不靠谱”;另一方面是在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女司机”树为归罪的靶子,仿佛只要有女司机参与的事件,都可以归因到她们身上。且不说女司机是不是不靠谱,本就缺乏客观证据,更重要的是,现代社会的公共讨论,依然动辄以性别先行说事,既显示了长期以来的性别歧视,也未必不是一种智力偷懒。

就拿这起事件来说,即便是警方二次通报后,依然有类似于“但她的确穿了高跟鞋”的言论。这种“完美受害者”论与长期以来女司机的污名化合流,不仅对当事人造成了巨大的二次伤害,让众多“女司机”躺枪,也成功带偏了事件的公共焦点,助长了网络暴力。

救援仍在进行,整个事件的完整真相也将浮出水面。但此事舆论发酵过程中所突显的非理性群体征候,以及权威信息发布在面对纷繁复杂的舆论场时所展现的不专业和定心失守的一面,仍需要补课。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商务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