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疑似晚清名臣丁宝桢墓的墓葬在济南祝甸路一楼盘工地被发现,12日,济南市及历城区相关执法部门已叫停了该工地施工,以等待考古人员进驻现场发掘清理。大白新闻了解到,丁宝帧为晚清名臣,曾任山东巡抚(军政一把手),他因诛杀慈禧宠信的太监安德海而震动朝野,更因发明了宫保鸡丁这道名菜而让众多吃货津津乐道。
位于四川都江堰的丁宝桢塑像
晚清名臣墓葬疑现济南
近日,济南祝舜路一个工地发现了疑似丁宝桢的墓,并起出了两幅骸骨。据丁宝桢六世孙丁峻称,墓地中的一个墓穴被挖开,找到了头骨、腿骨、胫骨大概十几块遗骸,根据墓穴的规格以及下葬方式,丁峻判断很有可能是丁宝桢墓。丁峻已和家人联系考古部门,并且准备做DNA比对,等到结果出来后,才能确定这个墓穴是不是丁宝桢的墓。
山东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刘晓焕表示,在丁宝桢的墓志铭上,很清楚地记载着埋葬地是“济南东门之外、华山之阳”,“现在这个墓挖出来,看这个位置和对照他的墓志铭来看,确实是真的。”
12日下午,济南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说,执法人员上午到现场进行了拍照取证,已要求施工方立即停工,保护现场,等待文物考古人员进驻现场,做进一步的考古认定。随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说,他已经安排考古人员和施工方对接,协商下一步的考古发掘事宜。
另据丁宝桢六世孙丁峻发来的消息,丁宝桢老家贵州织金的丁氏家族副族长丁迎春,已确定16日下午赶赴济南。丁迎春表示,作为晚清名臣,丁宝桢一直是家乡织金县和丁氏家族的骄傲,在当地政府的重视和丁氏家族成员的推动下,丁宝桢已经成为了家乡的人文名片,贵阳市、织金县都建有丁宝桢的纪念场所,当地也在筹备2020年丁宝桢诞辰200周年的纪念活动。
诛杀慈禧红人“小安子”震动朝野
丁宝桢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壮举”之一,就是杀掉了慈禧太后宠信的太监安德海。
安德海(1844—1869),祖籍直隶青县,10岁入宫,当了内廷太监。由于他办事机敏、善于察言观色,因此深得慈禧太后欢心,成为慈禧太后身边备受宠信的大红人。之后,安德海恃宠而骄,虽然只是六品的蓝翎太监,却连小皇帝载淳、恭亲王奕䜣等朝中大臣亦不放在眼里。他还经常搬弄是非,挑拨同治和慈禧太后的母子关系,使得小皇帝常被慈禧太后训斥,已经到了令同治皇帝忍无可忍的地步。
同治八年(1869),久在宫闱的安德海想出宫游玩并借机敛财,遂借口预备同治帝大婚典礼,再三请求慈禧太后派他到江南置办龙袍、预备宫中婚礼所用之物,获得慈禧太后许可。有了太后的支持,安德海置清朝不许太监擅出宫禁的祖制于不顾,带领着一班随从,前呼后拥地出京了,他虽号称钦差,却并未携带任何公文,一路又过于威风张扬,丁宝桢早就对其仗势骄横非常愤慨,接报后立拟密折,痛陈其种种“震骇地方”的不法行径,八月二日,安德海在泰安县被知县何毓福抓获,与其随从陈玉祥等三人一起被押往济南,由丁宝桢亲自审讯。
八月六日,丁宝桢接到由军机处寄来的密谕,内称:“该太监擅离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著丁宝桢迅速派委干员于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八月七日,丁宝桢亲自查验确实后,遵旨将安德海就地正法于济南。
安德海被处死后,慈禧就算有心救援,也无力回天。当然,聪明的她也不会为了一个太监而与慈安太后、同治皇帝、恭亲王、丁宝桢等人撕破脸。所以,丁宝桢没有受到惩罚,多年以后还升任四川总督。这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惊人之举,一时震惊满清朝野,曾国藩赞叹丁宝桢为“豪杰士”,“丁青天”之誉一时传遍民间。
发明“宫保鸡丁”
丁宝桢另一个贡献,就是发明了经典名菜“宫保鸡丁”。
据传,丁宝桢喜欢吃鸡和花生米,尤其喜好辣味,对烹饪颇有研究,他在山东为官时,曾命家厨将鲁菜“酱爆鸡丁”改为辣炒,任四川总督后,将此菜推广开来,创制了一道将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下锅爆炒而成的美味佳肴。后来,这道原本丁家的“私房菜”越传越广,人尽皆知。
所谓“宫保”,其实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丁宝桢为官刚正不阿,多有建树,于光绪十一年死在任上,清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追赠“太子太保”。“太子太保”是“宫保”之一,于是他发明的菜由此得名“宫保鸡丁”,也算是对他的纪念了。如今时过境迁,很多人已不知“宫保”为何物,就想当然地把“宫保鸡丁”写成了“宫爆鸡丁”,虽一字之差,却改变了纪念丁宝桢的初衷,“宫爆”两字也不伦不类、令人费解。
宫保鸡丁选用鸡肉为主料,佐以花生米、黄瓜、辣椒等辅料烹制而成,其色红而不辣,其味辣而不猛,香辣味浓,肉质滑脆。2018年9月,宫保鸡丁被评为“中国菜”之贵州十大经典名菜、四川十大经典名菜。
那些被名人发明的名菜
大白新闻梳理发现,除丁宝桢外,历史上还有不少名人,都无意间创立了流传后世的名菜,如东坡肉、太白鸭、五柳鱼等。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当地突发洪水,他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百姓为表感谢,纷纷杀猪宰羊到其府上慰劳。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一月,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在太湖遇到大雨时再次帮助百姓度过难关。苏轼再次把百姓送来的猪肉切成方块并红烧。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追根溯源,“东坡肉”创制于徐州,成名于杭州。
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跟父亲住在四川,直到25岁才离川。在四川时,他很爱吃当地名菜焖蒸鸭子。后来李白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入京被封为翰林学士。他以年轻时吃过的焖蒸鸭子为蓝本,做了一道蒸肥鸭献给玄宗,玄宗非常欣赏,将这道菜赐名为“太白鸭”,并一直延续至今。
杜甫当年为躲避“安史之乱”到了成都,相传,有天他邀几个朋友在草堂上吟诗作赋,吟得高兴,不觉到了中午。眼看要吃晌饭了,家里却没有招待客人的食材,正当他着急的时候,忽然见家人从浣花溪里钓上一条鱼来,不禁喜出望外,心想,就请大家品尝这条鱼吧!朋友尝后,觉得此鱼酸、甜、辣味俱全,还伴有酱香,吃来别有风味,问其名称,杜甫道:“这鱼背上有五颜六色的丝,形如柳叶,干脆就叫‘五柳鱼’吧。先贤陶渊明采菊东篱,弃官隐居,人称‘五柳’先生,叫‘五柳鱼’表示对他的敬仰之情。”从此,五柳鱼的名称便传之后世。
此外,还有曹操发明的“曹操鸡”、张仲景发明的饺子、忽必烈发明的涮羊肉、李鸿章发明的大杂烩等,都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大家餐桌上的日常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