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大ICB举办十周年校友专题活动,并对港大ICB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OHRM) 上海1班学员David杨飞进行了专访。他是港大ICB华东校友联谊会副会长、港大ICB上海校友联谊分会联席会长,也是“人力资源未来三部曲”的作者。
杨飞
杨飞获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创新管理硕士、华中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近20年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从业经验,2002-2019年创办人力资源媒体公司HRoot,担任总经理。现任法国里昂商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联席主任。著有8本计算机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畅销图书,如《HR的未来使命》、《巨人的人才攻略》等。
杨飞丨港大ICB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OHRM)上海1班 港大ICB华东校友联谊会副会长 港大ICB上海校友联谊分会联席会长 “人力资源未来三部曲”作者
2019年8月18日,世界人力资源日,上海1862时尚艺术中心的千人剧场座无虚席,中国2019年度最具影响力的“人力资源活动HR”的未来思维大会正在进行中。法国里昂商学院全球人力资源与组织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唐秋勇正是当天发表演讲的嘉宾之一。
二十年来,David杨飞深耕人力资源领域,集创业者、创新者、思想领袖等角色于一身,执着地追寻并践行行业发展的本源。David杨飞曾引领HRoot从众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脱颖而出,成长为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头部企业。作为行业的意见领袖,如今的他依然充满紧迫感。亲历了中国人力资源产业从萌芽到壮大的历程,如今的他初心不改,致力于推动着“创新”成为人力资源领域核心的主旋律,以创新赋予行业及自我更丰沛的价值。
循心,以创新引领行业变革
2000年,中国互联网经济进入第二波发展热潮。在此之前,丁磊创立了网易,张朝阳打造了搜狐,马化腾创立了腾讯。一时间,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互联网创业者,David杨飞就在其中。作为中国人力资源行业第一代创业者,David杨飞见证了太多产业和企业的兴荣迭代,对商业发展趋势的洞察也日益敏锐。他说,“接触了大量企业家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后发现,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但是我们的思想可能还停留在工业时代。”
在他的认知里,随着全球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商业活动的特质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新技术新模式同样也深刻影响着人力资源行业。杨飞谈到,在亚马逊,一套令人惊叹的“自动化裁员”系统已正式上线:该系统能智能化收集员工绩效数据,自动实施业绩考核及后续的优胜劣汰。原本由人来操作的繁琐流程就这样被简单高效地交给了机器。
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变革趋势,杨飞强调,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基于这种洞察,他先于行业启动了人力资源大趋势的研究,未来一两年还会致力于开展雇主品牌、人力资源科技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首先聚焦人力资源发展趋势,是因为杨飞敏锐地觉察到国内人力资源前瞻性研究与实践脱节,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真实经营的需求。而他想要做的是预测与洞见的成果更贴近企业实战的需要,助力企业实现创新转型的提前布局。
在杨飞看来,人力资源行业的迭代离不开“人”这一要素。正因为如此,他近几年围绕着人力资源领域的创新发展进行了丰富的阅读和全面思考,并进行了系统性整理,将成果汇集为“人力资源三部曲”丛书,从《HR的未来简史》、《HR的未来使命》和《HR的未来思维》三方面展开,广泛深入探讨了人力资源领域的发展趋势和HR定位的转变,并就HR从业者个人的发展及迭代给出了诸多有价值的洞察和思考。
在学科界限不断被打破、知识体系重组创新的当下,“跨界”探索也成为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杨飞新近推出的《在山的那一边》画册正是一部融合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理论的跨界著作,以油画形式诠释了一系列管理学理论。对此,杨飞表示:“心理学表明人们更容易通过视觉等先期做出感性判断,而感性判断必须通过后期理性思索后才日臻完善。这本画册的创新就是顺应人类思维方式,以艺术形式传递管理理念。”
回看2000年,杨飞初入人力资源行业时,完全没有想到人力资源能发展壮大为一个产业,他只是凭着直觉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会有一个好的未来。而在亲历了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辉煌二十年后,杨飞对行业更加充满信心:“我个人预测,十年后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市场规模将位居全球首位。”
寻源,发明犁的人
在各种演讲与访谈中,杨飞曾屡次提到:“引领行业创新是我的使命”。在他看来,人力资源领域不乏兢兢业业的实践者,缺乏的是对行业的总结、思考和创新。“人类史上可能有几十亿农民,但发明犁的人却只有一个,而这一位创新者对提升生产力的贡献是非常重大的。”杨飞坦言,他的使命正是要做人力资源领域“发明犁的人”。
事实上,这份使命感始终贯穿于杨飞二十年的事业历程中。作为中国人力资源领域的第一代创业者,早在十余年前,他就在创业的初期难实践中摸索总结出“内容为王”的理念。凭借这一先于时代和行业的创新理念,他的新创企业精准锚定了核心业务,快速发展壮大。此后,杨飞引领企业持续创新,蜕变成为行业的头部企业。
无论是基于企业影响力创立创新峰会,还是受邀出任法国里昂商学院全球人力资源与组织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对于杨飞而言,创新从来不是一句停在纸面上的口号,而是切实给行业和社会带来正向价值的践行。谈及自己为何能拥有如此旺盛的创新力,他分享了三点:
第一,大量的系统性阅读。在唐秋勇看来,即使在信息爆炸、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的今天,阅读依旧是系统性获取知识的最佳选择。他本人更倾向于泛读加精读相结合的方式,以泛读扩大阅读范围,以精读来确保优质内容的输入。
第二,和各行业的思想领袖保持广泛而持续的交流,实地拜访各行业头部企业,以此和世界正在发生的重大变革相连接,随时刷新自己的视野和思考。
第三,对汲取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深入的思索,内化自己的所学。“只是阅读而不思索,读与不读就没有区别。”杨飞一针见血地指出。每次阅读之余的思考应该是深入而发散的,不仅要对同类观点进行提炼整理,还要学会思考与之相悖的论点。“唯有对所有观点进行思考才能让我们对问题有全面系统的认知,并形成自己的创新思路。”杨飞强调。
学而思之,思维重塑
在创业的攻坚时期,杨飞选择来到港大ICB,以学习实现“个人迭代”。这里所具有的国际视野与开拓性思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人生印记。
回顾在港大ICB求学的岁月,杨飞坦言:“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OHRM) 课程给予了系统性的专业知识补充,让我得以全面完善人力资本的理论架构与思维框架,站在更高的层面去制定战略。”
不仅如此,开放、灵活、具有广阔视野的教学内容也重塑了杨飞的思维方式。他坦言自己在创业初期时总习惯先入为主地做出判断,但很多做法未经试验,只是一种不可靠的假设;而通过课程的学习,他改变了过去的思维方式:从“闭门造车”逐步转化到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更重要的是,在港大ICB读书期间,杨飞养成了勤阅读勤思考的习惯,“这也是港大ICB的学风。”他表示,“阅读和思考不但强化了我的记忆,更让我深度理解了书中的精华,并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这对于我进一步去洞察世界和趋势是非常有帮助的。”